王某與肖某于2005年11月登記結婚。結婚前2人自愿簽訂協議書,約定婚前各自所有的財產歸自己所有、各自承擔所負債務,相互無清償責任;婚后各自收入歸己所有,各自債務自行清償。
2009年4月,王某以性格不合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離婚。肖某同意離婚,但認為其在王某2007年開發某住宅小區時,從事過協助管理工作,要求認定為共同開發經營,請求依法分割開發收入。但王某稱,他開發該小區前后并未與肖某達成合作意向,完全是個人投資。肖某僅提供一般事務性工作,可以支付她相應的報酬,不應屬于共同開發經營。
【爭議】
法院在審理時,對肖某為王某提供勞務能否認定為共同經營,涉及到收入所得是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問題,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開發某小區應認定為夫妻共同開發經營,其收入應依法分割。其理由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因為兩人關系特殊,只要肖某在開發工地上從事過勞務,就應認定為共同經營,收入所得應作為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第二種意見認為,不應認定為共同開發經營,因為肖某的行為屬于輔助性勞務,且雙方當事人關于婚前婚后財產的約定有效,其收入應為王某的個人財產,而不能認定為共同財產。
【評析】
編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9條的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因此,王某與肖某的財產協議合法有效。根據財產協議約定,王某與肖某婚后各自收入歸各自所有。
要認定為共同經營,首先要認定兩人在開發過程中為個人合伙關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30條的規定,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共同經營、共同勞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0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沒有合伙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但具備合伙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伙協議的,可以認定為合伙關系。王某開發某住宅小區時,兩人沒有簽訂合伙開發協議,肖某既無實際投資,也未提供過技術性勞務,因此不能視為兩人之間存在個人合伙關系,不能認定為共同開發經營。雖然肖某在王某開發過程中提供過勞務,其性質僅屬輔助性勞務行為。對肖某從事過的勞務,因未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王某應按規定給予勞動報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偷拍,偷錄證據的合法性
2021-01-30行政復議機關辦案流程
2020-12-13罪犯服刑期間保外就醫算不算刑期
2020-11-19車輛撞死人后賠償標準
2020-12-11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訂婚了女方想退婚了怎么辦
2021-03-18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遺產中財產分割延期開庭有多久
2021-02-12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