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員在受傷后,若想得到用人單位的經濟補償,或者是想受領工傷保險金的,在確認自己滿足工傷認定條件及限制之后,就需要按照既定的規定,在受傷過之后的30條之內,向當地鑒定機構,提出鑒定請求,具體來說,這些條件和限制是如何規定的呢?
一、工傷認定條件是什么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這里的“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或者單位要求職工工作的時間。“工作場所”是指職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場所,以及領導臨時指派其所從事工作的場所。“事故傷害”是指職工在工作過程發生的人身傷害或者急性中毒等事故。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所謂“預備性工作”,是指在工作前的一段合理時間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諸如運輸、備料、準備工具等。所謂“收尾性工作”,是指在工作后的一段合理時間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收尾工作,諸如清理、安全儲存、收拾工具和衣物等。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違法的目的沒有達到,這些人出于報復對該職工進行的暴力人身傷害;另一層是指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意外傷害,諸如地震、廠區失火、車間房屋倒塌以及由于單位其他設施不安全而造成的傷害等。
(4)患職業病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稱《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執行的是《職業病目錄》(衛法監發[2002]108號)。包括如下十類:塵肺、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喉口腔疾病、職業性腫瘤和其他職業病,共115 種。條例中所稱的職業病必須是條例覆蓋范圍內的用人單位的職工在職業活動中所患的職業病。
(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這里的“因工外出”是指職工不在本單位的工作范圍內,由于工作需要被領導指派到本單位以外工作,或者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自己到本單位以外從事與本職工作有關的工作。這里的“外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到本單位以外,但還在本地范圍內;二是指不僅離開了本單位,而且到外地去了。“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是指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傷害,包括事故傷害、暴力傷害和其他形式的傷害。這里的“事故”包括安全事故、意外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等各種形式的事故。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此條款將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交通事故傷害都納入工傷認定范圍。此外也將職工上下班時的乘坐城市軌道交通工具、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也納入工傷認定范圍。同時,對上下班途中事故的工傷認定作了限定:發生交通事故后,需經交通管理部門作出“非本人主要責任”的認定。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主要是指條例出臺后,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制定并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該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二、工傷認定的時效限制有哪些
所謂時效,指權利人在法定時間內不行使權利,喪失請求執法機關以法定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權利。在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制度中,規定對身體受到了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參照民法的規定,申請認定工傷的時效為一年,即工傷職工或者其、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一年內,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按照前款規定應當向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根據屬地原則應向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受傷害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按本辦法第三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這就是說,未在規定的時間里進行工傷鑒定,可能喪失享受工傷待遇的權利,因此,應當在規定的時間里,由企業或職工家屬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中同樣還有如下規定: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但這個規定的具體含義模棱兩可,在現實生活中不便操作。假如用人單位拒絕承擔上述費用,則意味著勞動爭議的產生。有關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勞動法》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只有確認自己滿足條件之后,才可以提出工傷認定的請求,否則即使提出,也是劊被認定機構受理的。拿到認定結果書確認為工傷之后,還需要做工傷鑒定,確定傷情之后,才可以提出賠償請求。
哪些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
誰能夠申請工傷認定
申請工傷認定的材料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法律中是如何規定誣告陷害罪的
2021-01-23對募股申請的審批有哪些規定
2020-11-25刮蹭隔天報案有效嗎
2021-02-26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新三板精選層如何開戶
2020-12-09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員工被無故辭退如何維權
2021-03-18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