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聾啞人犯罪怎么辦理
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看,要正確適用我國刑法典第19條關于聾啞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規定,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本條的適用對象有兩類:一是既聾又啞的人,即同時完全喪失聽力和語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聾啞和幼年聾啞者;二是盲人,即雙目均喪失視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喪失視力者。(2)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堅持應當負刑事責任與適當從寬處罰相結合的原則。(3)正確適用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原則:對于聾啞人、盲人犯罪,原則上即大多數情況下要予以從寬處罰;只是對于極少數知識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時具備完全責任能力的犯罪聾啞人、盲人(多為成年后的聾啞人和盲人),才可以考慮不予以從寬處罰;對于不但責任能力完備,而且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和后果非常嚴重的聾啞人、盲人犯罪分子,應堅決不從寬處罰。對應予從寬處罰的聾啞人、盲人犯罪案件,主要應當根據行為人犯罪時責任能力的減弱程度,并同時考察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來具體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從輕、減輕處罰的幅度。
二、生理功能喪失影響刑事責任嗎
一般說來,精神正常的人,其智力和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達到一定的年齡即開始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成年年齡即標志著刑事責任能力的完備。但是,人也可能由于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聽能、語能、視能等)的喪失而影響其接受教育,影響其學習知識和開發智力,并因而影響到其刑法意義上的辨認或控制行為能力的不完備。
中外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人的生理功能喪失尤其是聽能和語能喪失者即聾啞對其刑事責任能力的影響問題,并在刑事責任上有所體現。我國刑法典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就是我國刑法中對生理功能缺陷者即聾啞人、盲人刑事責任的特殊規定。這一規定意味著,聾啞人、盲人實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為的,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應受刑罰處罰,但又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按照我國刑事方面的規定,并不是說盲聾啞人犯罪的,就可以免于刑事處罰,至少在當前并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但是考慮到屬于殘疾人,實際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可能會從寬進行處罰,就有可能對聾啞人、盲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具體還是要結合情節才能確定處罰原則。
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聾啞人犯罪如何擔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注冊資金虛繳能否辦理股權質押
2020-11-14軍人結婚申請多久能下來
2021-01-28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職業病可以自己去鑒定嗎
2021-03-13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試用期離職提前七天通知違法嗎
2021-03-01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什么是損失補償原則,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18雇主責任險案例
2021-01-12未簽訂書面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