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的犯罪主體與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不同,按照規定只要是已滿16周歲,并且同時也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那么就都是有可能構成侵占罪的。但在實際進行處罰的時候,需要區分具體的犯罪情節才行。究竟我國對侵占罪的量刑標準是怎么規定的?詳細內容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侵占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為己有。過失不能構成本罪。構成本罪還必須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僅有故意而無非法占有之目的,如故意毀壞所代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或者要求他人償付因代管等支出的費用而遲延交還的或者因不小心毀壞或丟失的等,就不能以本罪論處。
犯侵占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二、侵占罪的客觀方面有何表現
侵占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將他人的交由自己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一)要有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財物的行為。這是構成侵占罪的重要前提,也是侵占罪區別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該財物即持有該財物就具有非法性,則不可能構成侵占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種多樣,如接受他人的饋贈,通過合法交易等,但侵占罪的合法持有,根據刑法的規定,僅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為保管,既包括受他人委托,代為收藏、管理其財物,如寄存、委托暫時照看,又包括未受委托因無因管理而代為保管他人的財物;既包括依照有關規定而由其托管的財物,如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財物依法應由其監護人代為保管,又包括依照某種契約如借貸、租賃、委托、寄托、運送、合伙、抵押等而持有代為保管,但因職務或工作上的關系代為保管本單位的財物的,不屬于侵占罪的代為保管。行為人如果將財物非法占有的不是構成侵占罪,而是構成貪污罪或職務侵占罪。
2、拾撿他人的遺忘物。
3、發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但這種發掘得到不能屬于非法。其一般應出于善意偶然得到,如果其本身非法,如盜掘他人埋在墳墓中的財物,或明知他人將某物埋下而故意盜掘得到,就不是構成侵占罪,這時構成犯罪,也應以盜竊罪論處。
(二)必須是將他人的財物
非法占為己有,拒不交還的行為。所謂占為己有,是指應當將他人交為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當成自己的財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處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將財物出售、贈與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費、充抵債務、設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毀壞這種處分。具有后者這種行為,應以故意毀壞財物罪治罪科刑。所謂拒不交還,是指依法、依約而當將他人的財物退回而拒不退回,如財物所有人明確提出交還并舉有證據證明屬及所有,行為人仍視而不見,明確表示不予舊還;或者雖然表示歸還,但事后又擅自處分致使實際無法交還;或者采用諸如謊稱財物被盜、丟失等欺騙手段而拒不歸還;或者攜帶財物逃離他鄉而拒不歸還;或者已經非法處分而拒不追回或者賠償的等等,當然,行為人如果最終還是交出或者退還了財物,或者是在他人明確提出主張交還前處理了財物事后已作了或答應賠償的,甚至是在他人提出主張后還擅自處分財物但又作了賠償的,等等,就不應以侵占罪論處。
不同的犯罪有不同的量刑規定,關于侵占罪的量刑標準,我國規定一般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這樣的量刑規定自然不是很嚴重的。當然如果侵占的財產數額比較大或者存在其他比較嚴重的情節,那此時的處罰會相對的嚴厲一些。
職務侵占罪司法解釋的內容?
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的區別有哪些
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辯護詞怎么寫
2020-11-16手寫字據起法律效力嗎
2021-01-20賣方收了定金能違約嗎
2021-02-04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醉駕吊銷駕照后多久能重考
2021-03-01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保險合同確認書后幾日填回執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2-27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