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刑事犯罪是犯罪主體比較特殊,而有的刑事犯罪則是犯罪的對象比較特殊,妨害公務罪就屬于其中的一種犯罪,主要是針對依法執行公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那么法律對此種犯罪的量刑標準是怎么規定的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沈陽妨害公務罪量刑標準
1、量刑起點和基準刑
構成妨害公務罪的,可以在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妨害公務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應的刑罰量。
(1)每增加輕微傷一人,可以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
(2)每增加輕傷一人,可以增加三個月至六個月刑期;
(3)毀損財物數額每增加二千元,可以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
(4)妨害公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可以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刑期;
(5)妨害公務造成交通堵塞,影響社會秩序的,可以增加三個月至六個月刑期;
(6)持械妨害公務的,可以增加三個月至六個月刑期;
(7)其他可以增加刑罰量的情形。
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相應增加或減少刑罰量:
(1)煽動群眾阻礙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的,可以增加基準刑的20%以下。
(2)因執行公務行為不規范而導致妨害公務犯罪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3)其他可以增加或者減少刑罰量情形。
二、怎么認定妨害公務罪
從妨害公務罪的犯罪構成要件看,“暴力、威脅”和“依法執行公務”是構成妨害公務罪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審查妨害公務案件過程中應從把握“暴力、威脅”、“依法執行公務”行為等三方面入手。
一是審查行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脅方法”。法律只規定了觸犯妨害公務罪的必要條件是行為人實施了暴力、威脅方法,但“暴力”達到什么程度才構成妨害公務罪,我國刑法在條文上未明確規定,也未有相關的司法解釋,這就需要辦案人在對法律和政策的理解上持有公正、合理、嚴謹的執法態度。“暴力”行為,至少應造成對方(執行公務的人員)人身傷害的后果,或雖未造成人身傷害但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政治影響。倘若行為人沒有使用暴力,只是謾罵、吵鬧、推搡等輕微行為,或雖使用暴力,對執行公務有一定妨害,但未對執行公務人員造成人身傷害的后果,不能認定構成妨害公務罪;公安機關執法人員在處理民事糾紛時,一方行為人不服執法人員的執法方式而與之發生沖突的案件或處理行為人酒后滋事,對其進行管理時發生沖突的案件,行為人所使用的暴力并不是針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公務活動的,而是泄憤或報復等目的,也不宜按妨害公務罪處理;行為人使用暴力,造成執行公務人員人身傷害輕微傷后果,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社會危害性較大的,可認定構成妨害公務罪。
二是審查被妨害公務的執法人員是否嚴格依照法律執行公務。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八十二條、八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對需要傳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接受調查的,使用傳喚證傳喚,對現場發現的違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并在詢問筆錄中注明違法犯罪嫌疑人到案經過、到案時間和離開時間,應當將傳喚的原因和依據告知被傳喚人或其家屬。實踐中,有時公安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即使執行公務的內容合法,但執行的形式不合法,也很難說這是“依法執行公務”,因此筆者認為即使這時行為人實施了妨害公務的行為,也不應認定構成妨害公務罪。另外,筆者在辦理妨害公務案件中還發現辦案民警執法手段簡單,使原本不應發生的妨害公務案件時有發生。如對于鄰里、夫妻間的糾紛,辦案民警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穩定雙方的情緒,在社區或當事人親屬的幫助下化解矛盾,而不應不問原因一律將當事人帶到公安機關處理,激化矛盾,因此在審查中需對上述情節綜合考慮。
三是審查認定中應注重復核證據。妨害公務案件中的證據主要是證人證言、受侵害人的陳述、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而受侵害人的陳述大都千篇一律,僅憑這些證據很難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因此,檢察機關在審查證據的過程中,應對受侵害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應對證人的證言進行復核,重新詢問受到不法侵害的執法人員。沒有現場群眾的證言,沒有非利害關系人的證詞,只有公安機關一家證據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不應輕易定罪。
在我國不同的省、市、自治區,對妨害公務罪的量刑標準細化規定都是不同的,不過相同的都是在法律規定的量刑范圍內作出的詳細規定,并且已經經過了最高法、最高檢的批準。若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妨害公務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妨害公務罪判幾年,妨害公務罪罰金?
妨害公務罪取保候審的流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單方面發離職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0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開便利店需要辦理什么證件
2021-02-07回購房定金該如何討回?
2020-11-26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7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商業銀行辦理資金清算程序有何規定
2020-12-22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