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批捕后諒解的規定是什么?
積極賠償被害人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從輕處罰,但不是免除或者不追究其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2012修正)引進了刑事和解程序,對符合情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積極賠償被害人取得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可以從寬處理。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相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
第二百七十九條 對于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二、檢察院逮捕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規則的規定,逮捕的條件為: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所謂“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
(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刑事案件發生之后,如果犯罪嫌疑人確實存在著重大的危險,需要進行逮捕,那么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逮捕的要求,逮捕之后取得了被害者及其家屬的諒解,這個時候對于犯罪人來說,在量刑階段是可以進行考慮這個情節,并且從輕處罰的。
逮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刑事拘留后轉逮捕是不是就該判刑了?
逮捕后變更強制措施的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要約有效期限
2020-11-27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連帶債務執行應注意什么
2021-01-15不服交通事故認定,能否提起訴訟
2020-12-29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房產中介能能否索要中介費
2020-12-29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有何規定
2021-02-04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