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拘留的定義是怎樣的
是指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于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期滿即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二、司法拘留(民事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三、刑事拘留:
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準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若后被無罪釋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定,拘留的對象應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⑴正在預備犯罪、實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⑵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⑶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⑷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⑸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⑹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⑺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以上就是對拘留分哪幾種,三種拘留的含義是什么的介紹,希望您感到滿意。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三種拘留的定義是怎樣的”問題進行的解答,三大拘留分別是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刑事拘留,這三種拘留中刑事拘留的后果是最為嚴重的,是對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國家法律規定的原則
2021-03-01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1-01-16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