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糾紛中司法鑒定是非常重要的過程,但其實司法鑒定也需要按照情況來看,其中精神衛生司法鑒定可能很多人聽起來都很陌生,但其實這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精神衛生司法鑒定對于一些案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一般來說精神衛生司法鑒定認定有哪些分類呢?
司法鑒定法律能力評定的分類
1、刑事責任能力
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刑法》第18條,其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以上明確規定了評定精神病人作案時的責任能力狀態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根據其實施危害行為時精神癥狀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關于不能辨認和不能完全辨認的法律定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條規定:“精神病人(包括癡呆病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知其行為后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因此,評定時首先要明確精神疾病的診斷,并判明其實施危害行為時所處的疾病階段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綜合分析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響,作出責任能力評定[1]。
⑴無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于疾病的發作期且危害行為與精神癥狀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可以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⑵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并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于發病期,但危害行為與精神癥狀不直接相關;或間歇期緩解不全,遺留不同程度后遺癥的,在這些情況下實施危害行為,其辨認能力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削弱,應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⑶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間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于間歇期且無任何后遺癥狀;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社會功能良好,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應評定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2、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精神障礙患者因涉及其民事法律問題的案例近十年來呈明顯的增加趨勢。常見的案例涉及患者的婚姻能力,如在離婚案件中患者是否有能力參與離婚訴訟;財產處置及繼承能力,如患者是否有能力處置自己的房產或繼承其他人的財產;遺囑能力,如患者生前所立遺囑是否有效;勞動合同能力,如患者自己提出辭職申請,且被單位采納辭退,寫辭職申請時的行為能力如何等。這些都歸屬于患者的民事行為能力范疇[2]。
(1)評定原則:根據患者評定時精神障礙所處的階段、損傷的嚴重程度、疾病對其一般意志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的一種推定式的行為能力評定。在評定時對其、所患精神障礙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的可能發展狀態做出充分的估計,注意保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民事權益。一般說來,處于疾病發展階段或嚴重階段評定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疾病處于緩解不全期階段(或不完全緩解階段)為限制行為能力;疾病出于完全緩解階段為完全行為能力。
(2)注意事項:在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一般民事行為能力評定時,在應用上述原則時,需要注意:查清患者目前所處精神障礙的疾病階段,因為這是推定式判斷的重要依據;分析目前疾病癥狀對整體精神功能的影響,特別是在疾病的發展階段,因為精神障礙患者即使在疾病的發展階段,也并非對周圍環境中發生的事物都完全喪失辨認和處理能力。有時評為限制行為能力更為有利,有利于保護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在此情況下,如果該患者涉及具體某一民事行為時,依《民法》十三條規定而再行鑒定,確定此時患者是否能夠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3、特定民事行為能力
在精神障礙患者民事行為能力評定中,大部分屬于此類,包括:精神障礙患者已經實施完成的某一民事行為時的行為能力,如生前或現已立的遺囑或已完成的財產公證,已簽約的合同或已提交的辭職報告等;即將進行的某一民事行為能力,如離婚訴訟、出庭作證、財產分割或處置等。
(1)評定原則:此類行為能力評定的特點是針對某一明確的具體的民事行為時的行為能力評定,因此評定時重點是考察患者對這一具體的民事行為是否具有真實的意思表達,即對該事物的判斷、理解、處置能力。
(2)注意事項:此類評定時精神障礙患者所處的疾病階段僅作為分析病情可能對其意思表達影響的參考標準,疾病的階段不能作為評定某一具體民事行為時的行為能力標準;評定時要對具體的已完成的或即將進行的民事行為作具體分析,查明患者的意思表達是否由于疾病某一癥狀而影響了其真實的意思表達能力,即影響了他對該民事行為的判斷、理解和處置能力,如受到妄想的直接影響,或即使處于疾病緩解階段,但其處置行為也可能受到其情緒不穩定的影響。
其他相關法律問題
1、性自我防衛能力
女性精神障礙患者,常容易遭受性侵害。對精神障礙患者的性自我防衛能力的評定,要結合精神障礙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其對該性行為的實質性辨認能力。一般來說,精神障礙處于疾病的發展階段或嚴重階段,評定為無性自我防衛能力;精神障礙處于不完全緩解期或緩解不完全階段,要結合性行為事件的過程及患者對該性行為的實質性辨認能力確定其性自我防衛能力,可評定為無性自我防衛能力、性自我防衛能力削弱或有性自我防衛能力;精神障礙處于完全緩解期,對性行為有辨認能力時,評定為有性自我防衛能力。
2、精神損傷
精神障礙患者人身損害賠償案,近年來在法醫精神病鑒定實踐中逐年增加。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的起病形式是緩慢隱襲起病,起病沒有明顯的心理和環境刺激因素,但也有一些患者是在遭遇外界強烈的心理刺激后,即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作用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如打架糾紛、被處罰、驚嚇等,這就有可能導致了民事糾紛。即在患者起病后,或經過相當一段時間后,患者的家人或親屬就患者的精神障礙與其生活事件的關系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
(1)精神損傷與生活事件:現階段,對于精神損傷與生活事件的關系及精神損傷程度的鑒定尚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相應的法規,因此在法醫精神病鑒定實踐中關于精神損傷與生活事件的關系有許多不同的描述,有以因果關系描述為直接因果、間接因果和無因果關系;有以相關關系描述為直接相關、間接相關和無關。在精神障礙與生活事件關系的鑒定中也存在同樣不同的描述,而不同的描述可能導致不同的司法審判結果,即產生不同的民事賠償責任。精神障礙疾病的性質歸屬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內因性精神疾病,它不同于應激障礙;有些生活事件的心理刺激性并不強烈,精神障礙的疾病過程中,也缺乏對該生活事件的心理反應色彩,或病愈后回憶當時生活事件也未有強烈的情感體驗;雖在強烈的精神刺激因素下起病,但隨著疾病的發展,病態的內容與心理刺激因素逐漸失去聯系性,精神障礙的癥狀愈加突出。因此,在現階段對于生活事件與精神障礙關系的界定上,以誘發因素來描述生活事件與精神障礙的關系較合適。
(2)評定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要明確查清生活事件即心理刺激前被鑒定人是否完全正常。某些精神障礙患者是緩慢、隱襲起病,開始可能表現為個性改變,學習、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思維上有明確的精神病性癥狀,不易被當事人覺察。若生活事件前確實完全正常而且該生活事件與該患者的發病有密切的時間聯系,可評定為該事件是其精神障礙發病的誘發因素。其次,若生活事件發生時,被鑒定人已處于精神障礙的病程中,要確定該生活事件是否加重了精神障礙病情,除要查明該生活事件與精神障礙病情加重有無密切的時間聯系,還要確定其加重的疾病癥狀的內容與生活事件有無密切的聯系,即有無事件的關聯性,方可評定該生活事件是否加速了被鑒定人原有精神障礙的發展。
(3)注意事項:評定中要注意區分生活事件的心理刺激因素的強弱,有些是在受到明顯而強烈的心理刺激后出現精神障礙,有些刺激因素并不強烈,為一般性的、人們經常遇到的心理刺激因素;有一些看似心理刺激因素的生活事件其實是患者病態行為的結果,是患者對環境適應不良的結果;有些患者在明確的心理刺激因素作用下起病,但距離患者起病時間較遠,其生活事件與起病缺乏明確的時間關聯。另外,在鑒定中要注意對心理刺激因素進行具體分析,有些是評定某單一的心理刺激因素與精神障礙的起病的關系;有些是評定同時幾個互不相關的心理刺激因素與精神障礙起病的關系;還有些是評定同時幾個互為的因果關系與精神障礙起病的關系,對于這些,在鑒定實踐中我們要有區別對待。
但是如果生活中遇到精神衛生司法鑒定問題采用常規鑒定去處理的話,肯定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們需要對精神衛生司法鑒定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精神衛生司法鑒定的認定分類,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很好的進行司法鑒定。
司法鑒定申請書提交時間應該是什么時候
當事人如何做司法鑒定
司法鑒定期限是多久,司法鑒定是多長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買賣合同的范本
2021-01-16黨紀處分到期怎么處理
2021-02-08被狗咬傷誤工費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房產證抵押貸款夫妻一方簽字能貸出來嗎
2021-01-20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超市顧客摔傷保潔公司賠償是怎樣的
2021-03-01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人傷理賠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22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2021-01-28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保險受益權的變更
2020-11-29什么是保險受益人,保險受益人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2-21拆遷補償協議可以從房產局調取嗎
2020-11-12男方把戶口遷到女方家拆遷所得的人頭錢可不可以要回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