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庭公開宣判的條件是什么?
1、案件事實清楚。案件事實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條件,只有事實清楚,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實不清,不能硬行判決。
2、必須在法庭進行宣判。如果到當事人住所進行宣判,不能視為當庭宣判。
3、必須在庭審調查后當日宣判,如隔日則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審辯論必須有新的實質性內容。如只為所示當庭宣判率,而刻意進行空洞的調查、辯論后宣判,則非真正意義上的當庭宣判。
二、原則
1、先審后判的原則
合議庭、獨任審判員適用當庭宣判的方式,應依照民事訴論程序審理案件,充分發揮庭審功能,把庭審作為審判活動的中心環節,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確實通過公開開庭調查、舉證、質證、認證、辯論等一系列庭審活動,查明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訴訟證據、是非責任、適用法律的依據等,然后全面客觀地進行評議,依法當庭作出判決。因此,只有堅持先審后判,才能有效防止先查后審、先判后審、先入為主的庭審走過場的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只有堅持先審后判的原則,才能進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法院執法公正的形象 。
2、一案一判的原則
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后,根據已查明的事實,依照有關法律,就當事人之間訟爭的權利義務關系年作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決定,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表現,它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性和權威性。民事判決一經宣告 ,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但實際審判工作中,有的審判人員由于不具備當庭判斷是非和綜合歸納判決內容的能力,當庭宣判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法律的依據、判決結果等內容缺乏完整性和準確性,事后發現有誤,便在送發當事人的判決書上補充或者更改當庭宣判的內容,事實上形成一案二判,違反法律原則,有損審判權的嚴肅性和法律的尊嚴。
因此,當庭宣判應遵循一案一判的原則,宣判的內容應與法定期限內發送給當事人的判決書內容相一致。若發現當庭宣判有誤,不得擅自改變判決書內容,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3條之規定將修改意見報二審法院或按審判監督程序進行處理,從而體現法院執法的嚴肅性。
在法院進行審判案件時會根據當庭提交的證據以及訴訟的材料來做出判決結果的,如果案件的事實足夠清楚時也是會將審判結果當庭宣布的,如果案件是涉及國家政府的信息或者公民隱私的情況時,也是不會進行公開審理宣判的,這樣也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方面。
刑事拘留后被批捕大概多長時間會到法院進行宣判
拘役緩刑會當庭宣判嗎?
當庭認罪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銷售代理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
2021-01-25同伙殺人了自己沒動手怎么判
2021-01-05二手房交易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2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3-25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第三方代償協議有效嗎
2021-01-25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保險公司理賠最晚多久處理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