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判監督程序解釋有哪些?
審判監督程序,又稱“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職權提起再行審理的特殊訴訟程序。目的在于對已生效而確實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通過再次審理并作出裁判予以糾正。
中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等對已生效裁判,認為確有錯誤,可以向有關機關申訴,但不能停止裁判的執行;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生效裁判,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最高法院對各級法院、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已生效裁判,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最髙檢察院對各級法院已生效的刑事裁判、行政裁判,發現確有錯誤,有權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地方各級檢察院發現同級或上級法院已生效裁判確有錯誤,可報請上級檢察院抗訴。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應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
二、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審判監督程序的執行是由檢察機關進行的,根據司法機關的相關職能,檢察機關在審判機關做出司法判決后,需要對審判結果進行審查,如果發生審判結果有誤的,或者對犯罪事實認定有疑點的,則可以履行審判監督職能,要求審判機關對相關訴訟案件進行重新認定,以保證司法的公平正義。
刑事案件審判程序是什么樣的流程?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是怎樣的
審判委員會的具體職能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社交平臺上冒充女人騙紅包犯法嗎
2021-02-16免于刑事處罰會受什么黨內處分
2021-03-09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房屋贈與合同怎樣寫才生效
2021-01-22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裝修合同到期未完工業主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23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報警但是未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12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對當事人有什么要求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