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庭前做什么準備工作?
開庭前,為了保證案件審理順利進行,當事人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證據分析。當事人應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進行分析,為庭審對證據發表意見做好準備。
(2)確認開庭時間、地點。人民法院在開庭3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告知當事人開庭的時間和地點。當事人收到開庭通知后應簽收送達回執,并妥善保管開庭通知,開庭通知是進入法庭參加庭審的憑證之一。
(3)出庭準備。開庭時,訴訟參加人應向法庭提供身份證明,授權委托書、出庭函等,書記員查明訴訟參加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紀律。審判長核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代理人的代理權限等。
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為保證審判的順利進行所做的一系列訴訟活動。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和民事審判實踐,開庭審理前的準備丁作主要有以下內容:
(1)在法定期間內及時送達訴訟文書。
(2)成立審判組織并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
(3)審核訴訟材料。
(4)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5)其他準備。根據審判實踐,其他準備工作包括:
①追加當事人。
②決定訴訟的合并與分離。
③案情比較復雜、證據材料較多的案件,可以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
二、方式
開庭審理是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階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其中,公開審理是原則,不公開審理是例外或補充。以民事訴訟為例: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由此可知,離婚案件一般也公開審理,但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決定權在于人民法院。法律之所以規定“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是因為離婚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審理中可能會涉及到個人隱私、感情上的一些不愿意公之于眾的內容。因此,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法庭一般都會允許。
我們國家公民的法律意識也是在不斷的健全,所以在發生了糾紛時間后,是可以通過訴訟等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同時在當事人提交訴訟請求時,也是需要向法院提交訴訟狀以及相關的材料和證據,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不認同時,也是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請求。
法院立案后多久開庭
刑事二審上訴后多久開庭
交通事故法院開庭可以不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01不安抗辯權需要還定金嗎
2021-03-17解除強制醫療是否需要重新立案
2021-01-02房子交了定金事后漲價算誰的
2021-03-14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能追討過去的贍養費嗎
2021-03-03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怎么辦
2021-01-10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5玻璃單獨碎險是什么
2021-03-09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