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當中,一部分被害人會選擇出庭,在法庭上親眼見證案件審理的整個過程,被害人的出庭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被害人在出庭時也是有所規定的,那么刑事訴訟法被害人出庭的規則是什么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刑事訴訟法被害人出庭的規則
第一,被害人出庭作證應陳述犯罪過程的事實。被害人作證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被害人親身經歷了犯罪的整個或部分過程。
二是被害人被害后仍然健在, 并且具有相應的證明能力。
因此,有關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過程的事實是被害人作證的首要內容。被害人作證內容的犯罪過程事實包括但不限于: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時的時間、地點、手段、后果;被告人犯罪行為的實施的情節;被告人的人數以及每名被告人的個體特征(尤其是外貌特征、語一言特征);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時周圍環境狀況;被害人與被告人之間互動的狀況,包括相互之間搏斗過程及結果等;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后的態度,包括是否主動采取有效措施搶救被害人或盡量減輕被害人的痛苦等。
第二,被害人出庭作證應陳述被害狀況的事實。犯罪與被害是一對孿生兄弟,有犯罪就有被害。被害人作證內容的被害狀況的事實包括但不限于:犯罪行為對被害人所造成的損害種類(含括對被害人身心、財產和受到“二次被害”)等;被害人所遭受的身體傷害的具體部位、嚴重程度、治療情況和侵害來源等;被害人所遭受財產損失的具體種類、損失程度、財產價值,以及受損失的財產對被害人的特殊意義等;被害人所遭受精神損害的具體表現、嚴重程度、影響狀況等;被害人所遭受的“二次被害”狀況、表現形式及來源等;被害人對被告人的侵害行為進行反擊而給被告人造成的損害事實;被告人對被害人損害進行賠償或補救的情況等。
第三,被害人出庭作證應陳述法定的刑事訴訟程序事實。被害人作為訴訟當事人,應當能夠參與刑事司法程序全過程
并在其中享有相應的程序性權利,從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來看,這些權利包括申請回避的權利(第82條);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第40條);期間耽誤和申請恢復期間的權利(第80條);報案或控告的權利(第84條)、申請立案監督的權利 (第78條)等等。刑事案件中許多程序性事實都是被害人行使程序性權利的結果,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不僅影響被害人實體性權利的實現,而且直接影響司法公正。因此,只要是被證明與證據有關于被害人親身參與的訴訟活動,也應當被認為是作證的證據內容。
第四,“傳聞”不應納入被害人出庭作證作證的內容。傳聞證據規則和言詞證據雖然沒有寫進我國法律當中,但是在現行的《刑事訴訟法》中的第24條要求所有的證據都必須在法庭上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律規定刑事庭審的重要目的是查明案件真相,《刑事訴訟法》所確立的“控辯式”庭審模式和被害人的控方當事人身份,要求我們將“傳聞”排除在被害人作證內容之外,以維護被害人作證的客觀中立性,增強被害人陳述的真實可信性。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刑事訴訟法被害人出庭時需要如實陳述案件犯罪的全過程,被害人需要具備陳述案件的能力,必須是全程親生參與至案件當中,個人主觀猜測并不具備參考價值,要保持司法公正。以上即為被害人出庭的相關內容。
如何寫證人出庭作證申請書
證人出庭作證支出的費用由誰承擔
司法鑒定人出庭費用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股權轉讓有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0養豬場污染如何處罰
2021-03-11行政訴訟敗訴的后果
2021-01-29如何解除訴訟保全擔保申請
2021-01-16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合同中是否需要約定稅率
2020-11-20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實習證明模板格式
2021-01-08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