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證責任的分擔是指在案件事實真?zhèn)尾幻鞯那樾蜗拢ㄔ号卸囊环匠袚捎谧C據(jù)不充分帶來的不利法律后果的規(guī)則。一般來說,證明責任都由法律直接加以規(guī)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只需要依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判斷即可。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關于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證明責任分擔的相關法律知識。
一、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
(一)無罪推定原則
無罪推定是基于一定價值取向而規(guī)定的不可反駁的立法推定。然而,這并不是說,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證據(jù),被告人無罪的可能性大于有罪的可能性,所以要推定其無罪。無罪推定的目標是要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是要保障司法的公正,是要把“無罪者被錯判有罪”的可能性限制到最低的水平。這就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價值取向。
目前,人們在理解和貫徹無罪推定原則的時候還存在著兩種錯誤的傾向。一種是將無罪推定原則束之高閣,使其在司法實踐中失去作用。這種傾向主要存在于司法人員和執(zhí)法人員的思想之中。由于受傳統(tǒng)的“寧可錯 判也不要錯放”的司法觀念的影響,一些司法人員在實踐中遇到疑案時不能堅決地貫徹無罪推定的精神,不是 “疑罪從無”,而是“疑罪從輕”。另一種傾向是過分抬高無罪推定原則的地位。例如,有人認為它是刑事司 法制度中保障人權的最重要的原則,應該寫入憲法;還有人甚至認為偵查機關和司法機關在審判之前都不應該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因為那等于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當作罪犯來對待,是對無罪推定原則的違犯。這種理解顯然大有偏頗。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實行無罪推定的國家中,司法機關或執(zhí)法機關都會在審判前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一些必要的人身強制措施。
其實,無罪推定原則并不是什么至高無上的神圣法則,其功能主要是明確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具體說來,無罪推定在刑事訴訟中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公訴方承擔舉證責任,被告人不負有舉證責任;其二是在公訴方舉出的證據(jù)未能達到法定證明標準的情況下,法院應該宣布被告人無罪。
在此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雖然筆者認為這條規(guī)定的負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但是并不同意這是讓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的說法。首先,這條規(guī)定的對象是犯罪嫌疑人,不是刑事被告人,不是公訴機關正式提出犯罪指控的對象。其次,這條規(guī)定只是一種道義上的要求,是立法者“號召”犯罪嫌疑人配合偵查機關查明案件事實的舉措。最后,這條規(guī)定的內容不屬于舉證責任的范疇。如果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應當承擔舉證責任,那么他不舉證或者舉證不能,就要承擔不利的訴訟后果,即被判定有罪。但是,根據(jù)上述第93條的規(guī)定,即使犯罪嫌疑人不如實回答問題 ,甚至根本不回答問題,司法機關也不能因此就判定其有罪。由此可見,該條規(guī)定并沒有違背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
(二)公訴案件由公訴方承擔舉證責任
在公訴刑事案件中,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是由公訴方承擔舉證責任,被告人不承擔舉證責任。在審判中,公訴方要向法庭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指控的犯罪事實,而且其證明要達到法定的標準。被告人既沒有義務向法庭證明自己有罪,也沒有義務向法庭證明自己無罪。換言之,被告人可以不向法庭提供任何證據(jù),僅對公訴方提出的證據(jù)進行質疑,就是完成了辯護的任務。被告人甚至可以不做任何辯護,法庭也不能因此就做出對被告人不利的判決。
除了無罪推定原則的要求外,舉證責任的分配還有操作層面上的理由。由公訴方承擔舉證責任,一方面,因為公訴方是訴訟程序的啟動者,是要求法院做出判決的人,所以公訴方應該向法庭提供證據(jù)支持其要求和主張,“誰主張誰舉證”是在訴訟活動中確定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規(guī)則;另一方面,公訴方既然做好了起訴的準備,自然也處于舉證的便利位置,讓其承擔舉證責任也是順理成章的。被告人不承擔舉證責任的理由也有兩個方面:其一,被告人在訴訟中處于被動防守的位置,不便于舉證;其二,被告人的訴訟主張是否定公訴方指控的犯罪事實,而否定某事實的存在,往往難以舉證。
誠然,被告人在審判中可以舉出證據(jù)證明自己無罪或罪輕。但是,這屬于法律賦予被告人的辯護權,是權利,不是義務或責任。被告人可以依法行使辯護權,也可以不行使辯護權,而且不能僅僅因為其不行使辯護權就得到對其不利的事實認定或判決后果。
(三)自訴案件由原告方承擔舉證責任
在自訴刑事案件中,原告人即自訴人承擔舉證責任,被告人不承擔舉證責任。這也是司法活動中“誰主張誰舉證”基本原則的體現(xiàn)。如果自訴人不能用充分證據(jù)證明其指控的犯罪事實,在開庭審判之前,法官應當說服自訴人撤訴,或者用裁定駁回其起訴;經(jīng)開庭審理之后,法官則應當判決被告人無罪。總之,自訴人舉證不能或不充分,就要承擔敗訴的后果。
二、舉證責任轉移
在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公訴方或自訴人承擔,這并不意味著被告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承擔任何舉證責任。根據(jù)無罪推定原則確立的舉證責任分配規(guī)則,只是明確了整個案件的舉證責任應該由提出犯罪指控的公訴方或自訴人承擔。至于案件中具體事實或情節(jié)的舉證責任,則應當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進行分配。這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舉證責任也會從公訴方或自訴人轉移到被告人身上。
舉證責任轉移并不是對無罪推定原則的否定。確立無罪推定原則的基礎是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特定價值取向,即保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權利的需要。然而,法律規(guī)定舉證責任的轉移,主要是考慮訴訟活動中證明的需要和舉證的便利,即由哪一方先行舉證更有利于訴訟證明的推進。在這個意義上講,舉證責任的轉移是以舉證便利和訴訟效率為前提的。
例如,某殺人案件的被告人聲稱自己在案發(fā)時不在犯罪現(xiàn)場,而是在別的某個地方。對于這一事實主張,被告人就應該承擔舉證責任,即舉出證據(jù)證明他案發(fā)時不在犯罪現(xiàn)場,而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舉證責任就要由公訴方轉移到被告方。這種轉移是符合司法證明規(guī)律的。既然被告人提出一種具體的事實主張,他就應該提出相應的證據(jù)支持其主張,而且他顯然處于舉證的便利位置。如果被告人可以隨便提出一種事實主張,然后就讓公訴方去舉證反駁,自己卻不承擔任何舉證責任,那顯然違反了司法公正的原則,也會極大地影響司法證明的效率。
不過,基于公訴方與被告方的力量對比和攻防位置,法律對被告方舉證的要求可以低于對公訴方的舉證要求。換言之,被告方的證明不必達到“證據(jù)確實充分”或者 “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而只要能夠證明其不在犯罪現(xiàn)場的可能性大于其在犯罪現(xiàn)場的可能性就算完成了舉證的任務。這種標準相當于英美法系國家在民事訴訟中使用的“優(yōu)勢證明”標準。一旦被告方完成舉證之后,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就又轉移到公訴方。而且,公訴方應該用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實,包括被告人在案發(fā)時就在犯罪現(xiàn)場的事實。
并非被告方對自己的所有辯護主張都要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被告方只是消極地否定公訴方的事實主張,如聲稱自己沒有殺人,那么被告方對這種事實主張就不承擔舉證責任,或者說,這里就不能發(fā)生舉證責任的轉移。只有當被告方提出具有積極辯護意義的具體事實主張時,舉證責任才轉移到被告方。例如,被告人不僅說自己沒有殺人,而且說該被害人是被另外某個人殺死的,以此證明自己不是殺人犯,那么被告人對這個具體的事實主張就要承擔舉證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常見的能夠導致舉證責任轉移的辯護主張包括四類:(1)關于被告人責任能力的事實主張,例如,被告人有精神病或者在案發(fā)時處于精神不正常的狀態(tài);被告人在案發(fā)時沒有達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等。(2)關于被告人行為合法性或正當性的事實主張,例如,被告人的殺人或傷人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被告人的破壞財物行為屬于緊急避險等。(3)關于偵查人員或執(zhí)法人員行為違法性的事實主張,例如,被告人之所以實施被指控的犯罪行為是因為公安人員的“偵查陷阱”;被告人之所以承認自己有罪是因為偵查人員的刑訊逼供等。(4) 關于被告人根本不可能實施指控犯罪行為的事實主張,例如,被告人根本不可能實施該搶劫行為,因為案發(fā)時他不在犯罪現(xiàn)場;被告人根本不可能實施該殺人行為,因為被害人是被另外一個人殺死的。在刑事訴訟中,能否發(fā)生舉證責任的轉移,必須對被告人提出的事實主張進行具體的分析。
在自訴刑事案件中,舉證責任的轉移是一種更為常見的現(xiàn)象。當被告人提出具體的事實主張反駁自訴人的指控時,舉證責任便轉移到被告人一方。在被告人提供足夠的證據(jù)證明其事實主張之后,舉證責任又轉移到自訴人身上。另外,按照法律規(guī)定,被告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對自訴人提出反訴。對于反訴的事實主張,被告人當然負有舉證責任。
綜上所述,關于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證明責任分擔不同于民事訴訟,通常證明責任都由原告方或者公訴方承擔,只是在個別情況下由被告承擔。由被告承擔證明責任的情形主要包括對于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的認定以及舉證責任轉移的情況兩種類型。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產(chǎn)品責任糾紛由誰舉證,誰來承擔舉證責任
醫(yī)療糾紛中醫(y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網(wǎng)絡小說重名是否構成侵權
2021-03-16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法庭辯論結束大約多少天審判有結果
2020-11-12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現(xiàn)在判刑還注銷戶口嗎
2021-01-10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肺炎疫情期間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5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違反保密協(xié)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工傷和意外險的醫(y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