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或者是刑事訴訟,在法官依法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中,其實都是有可能出現延期開庭的情況,在對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最多的。不過此時也要求符合了規定條件才能延期開庭,那法律方面規定的延期開庭的條件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開庭審判程序是什么
開庭審判程序法庭程序是指人民法院采取開庭的方式,在公訴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在控、辯雙方對證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開展辯論的情況下,依法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應否處刑,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活動。法庭審判程序。法庭審判大體分為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評議和宣判五個階段。開庭審理的全部活動,應當由書記員制作成筆錄,經審判長審閱后分別由審判長和書記員簽名。法庭筆錄中的出庭證人的證言部分,應當在庭審后交由證人閱讀或者向其宣讀,證人確認無誤后,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二、延期開庭的條件都有哪些
人民法院開庭審判后,一般應當連續進行審判,但是法庭審判過程中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勘檢的;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3)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延期審理原因消失后,合議庭應再行開庭審理。
關于第一審程序的期限,《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自受理后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遇有《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1個月。如遇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應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人民檢察院建議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可重新計算審理期限。因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而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按照《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我們知道刑事案件延期開庭的條件是什么,主要就是在有上述三個條件之一的時候,那么就可以延期開庭審理。對于刑事訴訟,因為最后的結果對當事人影響較大,建議最好委托專業的刑事律師來提供幫助為好。
刑事案件延期審理的期限是多久
延期交房違約金過低怎么辦?
民事訴訟中延期審理的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級醫療事故賠償哪些項目
2021-02-09老年人沒有生活來源怎么辦
2021-02-14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要約與要約邀請有哪些區別
2021-02-02商標權許可轉讓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幫助別人騙保險如何定罪
2020-12-04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再保險
2021-01-27農村開荒地能不能建房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