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后一方不讓另一方探望孩子能否要求變更撫養權
探望權受阻不是變更子女撫養權的法定理由。
案例:
吳某(女)于2007年8月向法院起訴要求與丈夫謝某離婚。同月,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協議離婚,2006年出生的女兒隨男方生活,吳某享有探視權。離婚后,因吳某在異地工作,謝某帶女兒與退休父母共同生活,吳某一般每周探視女兒一次。謝某于2008年4月再婚后,吳某多次探視時與謝某家人產生沖突。吳某于是提出要回孩子撫養權。6月28日,吳某找到謝某,為帶回小孩之事發生沖突。公安110出警后,事態才得以平息。2008年9月,吳某起訴提出,因謝某再婚后妻子已經懷孕,且自己在探視孩子時經常與謝某及其家人產生沖突,請求法院判決婚生女的撫養權歸自己。
法院審理后認為,對于子女撫養關系是否變更,應結合子女要求和雙方當事人實際情況綜合判斷。本案中,綜合考慮雙方的撫養條件、撫養能力及家庭情況,從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子女隨被告生活為宜。2009年2月25日,法院判決駁回了原告吳某的訴訟請求。
分析:
那么,離婚后,不撫養孩子的一方應如何正確行使探視權呢?法官指出,根據《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一方探視權的實現,常常離不開另一方的協助,因而,法律在規定一方探視權的同時,規定了另一方的協助義務。這里的協助義務包括為對方探望提供便利,在商量好的時間、地點接送孩子,及時告知孩子等。不履行這些義務,就意味著違反法律規定。但一方在行使探視權時,亦應充分考慮子女的利益,不能影響子女的教育、學習和健康成長,不能妨礙另一方對子女行使管理、教育的監護之責,不能將與另一方的恩怨延伸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在具體探視時,一般應與對方進行一定的溝通和聯系,不宜進行突然襲擊式探視。只有這樣,其探視權才能充分實現,才能享受到與兒女團聚的親情。否則,法院就會依法中止其探視權的行使。本案中,雙方經常為探視女兒發生矛盾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雙方應當理性從事,協商處理每一次的探視時間和過程,而不應當采取過激的方法。
對于什么情況下子女撫養關系可以變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規定: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支持: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3)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予準許。
從這些規定可以看出,是否應當變更撫養權要根據如下情況綜合判斷:
1.是否變更以有利子女健康成長為前提,共同生活方的情況不利子女健康成長時要變更。
2.以有無基本經濟能力為標準,但并不在當事人間簡單比誰富有,如失去生育能力的一方盡管不如對方富裕仍享有優先權。
3.探視子女中的沖突不是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法定理由,當事人不得以此為由直接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
4.父母可協議變更,10周歲以上子女可自愿變更。本案小孩在10周歲以下,雙方無法協議變更原告提供的證據又不足以證明被告無撫養女兒的基本經濟能力,也不足以證明隨被告生活不利于女兒成長,因此,原告所提探視中的沖突不能直接作為變更撫養關系的理由。
綜上所述,探視子女中的沖突不是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法定理由,當事人不得以此為由直接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你,如果你還有其他的問題需要解決,歡迎撥打律霸熱線。我們有專業的律師在線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能否擅自將股權變更
2020-12-16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產品怎么簽訂免責合同
2021-01-04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員工不簽勞動合同的應該要如何處理
2021-02-04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