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2008年,楊-生與張女士登記結婚,婚后楊-生經查患有先天性染色體異常,導致先天無精無法生育,于是兩人決定通過精子庫的精子人工授精生育孩子。
2011年,張女士成功生下一個男孩,可孩子的出生并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更多的歡樂。由于雙方家庭條件懸殊,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婚后雙方常因瑣事爭吵,愈演愈烈,雙方都有意離婚,卻都要爭奪孩子的撫養權。楊-生愿意給付張女士20萬元的補償以求其讓步,但張女士堅持要求孩子隨她生活。
去年3月,張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孩子的撫養權。
法官說法:
針對“孩子是通過人工授精方式所生育”的這一特殊性,承辦法官對整個案子進行了周全地考慮。這個孩子現在還不滿兩周歲,平時日常的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由張女士一手負責,因此如果按照現有法律判決,張女士將更有可能獲得孩子的撫養權。
不過,由于這個孩子是通過精子庫的精子人工授精所生育,與楊-生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如果把孩子判給張女士,楊-生雖然還是孩子法律意義上的父親,但受中國人的傳統倫理影響,楊-生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再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可能再也難以得到真正的父愛了。此外,張女士住在郊區農村,無法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提供較為便利的條件,男女雙方在其他經濟條件上相差也較為懸殊,孩子跟著楊-生,將能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
法官以“最大程度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辦案原則與目標,并試圖通過調解的方式解決這起糾紛。
法院認為,楊-生之所以如此渴望這個孩子的撫養權,是因為他沒有生育能力,這個孩子可能就是他這一輩子惟一的“孩子”了。而且這個孩子是通過精子庫的精子人工授精所生,沒有了所謂的“血濃于水”的血緣支撐,他非常擔心“如果孩子不是從小跟我在一起生活,等孩子將來長大了是不會和我親的”。而張女士不同意將孩子的撫養權交給楊-生,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初為人母,且夫妻感情的不順使得這個孩子成為了她全部的生活寄托;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覺得孩子總歸跟楊-生沒有血緣關系,怕今后楊-生不會全心地對孩子好。
在把握雙方的心理之后,法官建議“父母雙方輪流撫養”的調解方案,并將調解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張女士身上。
近日,張女士與楊-生達成調解協議,孩子在3周歲之前隨張女士生活,在3歲至10歲期間,隨楊-生共同生活,兩段期間的基本生活費由男女雙方各自負擔。而之后,孩子隨哪方共同生活,屆時再由雙方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個人意愿及雙方的撫養能力另行協商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多少
2020-12-23限期拆除是行政處罰嗎
2020-11-08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先予執行擔保書什么意思
2020-12-18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保險合同簽訂后,被保險人能否更換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