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假幣是否構成犯罪
使用假幣數額達法律規定的“數額較大”及以上,并且是明知是假幣而是用,才構成犯罪,否則就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為。根據法律規定,使用假幣罪的“數額較大”指假幣總面額達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
相關法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屬于“數額較大”;總面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屬于“數額巨大”;總面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對于偽造貨幣后而持有,使用假幣的行為應如何認定?
這里涉及偽造者與持有者,偽造者與使用者的相互關系問題,分而論之是一種可行的辦法,也是偽造行為的自然延伸。在偽造后而持有假幣場合,持有就失去獨立的意義,并成為偽造貨幣罪這個有機整體的組成部分。對于偽造行為后而使用假幣的認定,則有不同的意見。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有的認為已經構成數罪,即偽造貨幣罪和詐騙罪(當時沒有規定使用假幣罪),主張實行兩罪并罰;有的雖然也認為構成數罪,但堅持按牽連犯處理。我們認為,使用不同于持有,它不是偽造行為引起的,因此,對使用假幣的行為進行單獨評價是必要的。至于如何處理,我們傾向后一種意見。因為偽造貨幣是為了使用,存在著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從一重罪論處是適當的。
對于使用假幣的行為,不見得就一定構成犯罪,即《刑法》第172條中規定的使用假幣罪,關鍵還是要看是否達到了規定的立案標準。在沒有達到的情況下,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犯罪,但此時也逃脫不了治安管理方面的處罰,這點需要特別注意。就算不能成立犯罪,也不會輕易的免于處罰。
使用假幣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使用假幣行賄是否應該判刑?
使用假幣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年輕傷害的賠償有哪些
2021-02-20破壞軍婚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2公司股東直接訴訟是怎樣的
2021-01-16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偽
2020-12-17倒簽合同存在哪些風險
2021-03-26強制執行流程有哪些
2020-11-25法院達成調解會影響征信嗎
2020-11-09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車輛保險合同的管轄權怎么認定
2021-02-28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保險拒賠嗎
2021-01-07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費率厘訂原則是什么
2021-02-16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