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逛商店遇到用暴力對待消費者,或者惡意挑事這樣情況時,應當保持鎮定,不與其正面發生肢體沖突,而是事后通過法律手段對其進行控訴和制裁,那么毆打顧客尋釁滋事如何判處呢,尋釁滋事與毆打他人之間的界限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一、尋釁滋事罪定罪量刑標準:
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二、毆打他人和尋釁滋事的區別?
尋釁滋事:一般是指在公共場所無事生非、起哄搗亂、無理取鬧、毆打傷害無辜、肆意挑釁、橫行霸道、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對尋釁滋事行為視情節輕重,依法追究其相應的治安、勞動教養或刑事責任。
毆打他人:是指造成人體的疼痛,一般并不傷及人體的健康。毆打他人并造成傷害的,視其傷害的程度(輕微傷、輕傷以上的)依法追究其相應的治安或刑事責任。從理論上說,兩者的法律界限是明確的,但在辦理案件的實際工作中,對二者行為性質的認定,常常發生較大分歧和爭議。究其原因,是我們辦案人員對二者的法律界限理解和掌握還不夠。為此,筆者結合辦理勞動教養案件的實踐,談談二者的法律界限。
(一)二者侵害的客體不同。
前者侵害的是公共秩序,所謂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場所秩序和生活中人們應遵守的共同準則;而后者侵害的是他人的人身權利。
(二)二者行為的起因不同。
前者的起因或者說起意,有的是為了爭奪稱霸的勢力范圍,有的是無理、無故惹是生非尋求精神刺激或為滿足不健康的心理而引發;而后者,一般是因糾紛而引起,大都是一人一事。
(三)二者行為的客觀表現形式不完全相同。
前者行為的表現多種多樣,后者表現的較為單一。具體地說,前者的表現形式有:
(1)因其不軌的行為受到批評、斥責而大打出手;
(2)對互不相識的人在人多擁擠的地方故意制造混亂,橫沖直撞;
(3)兩人或多人糾合在一起竄街掃巷,攔阻車輛;
(4)在公共場所強拿硬要,欺行霸市,或者故意毀壞占用公私財物;
(5)在公共場所攔截、追逐他人或者進行辱罵等等。例如,某日孔住⑽庾在他人的指使下持砍刀、鐵棒等兇器,在新民市某村毆打業主戴某、砸壞雞蛋44斤,價值92.4元。辦案單位以尋釁滋事呈報勞動教養。
總之,作為尋釁滋事客觀表觀之一的“隨意毆打他人”,與一般的“毆打他人”行為是有顯著區別的。其要點在于:隨意毆打他人在起因上、毆打對象上、毆打手段上均具有相當的隨意性。起因上的隨意性,是指行為人為尋求精神刺激,無事生非,毫無理由或者強以微不足道的瑣事、不能成立的理由為借口,挑起事端、毆打他人。毆打對象上的隨意性反映了行為人就是為了取樂、發泄或者誰妨礙了他耍威風就毆打誰,毆打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毆打的手段、方式的隨意性是指,毆打他人具有突發性,選擇的毆打手段、器物、打擊部位和力量因時、因事、因人隨心所欲,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不具有傷害他人致何種程度的明確故意。
綜上所述,毆打顧客尋釁滋事造成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法律規定根據情節惡劣程度給予入刑或罰金的嚴懲。同時毆打他人與尋釁滋事也是有一定界線上的不同,注意分清兩者的實際范圍,能夠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尋釁滋事罪定罪量刑
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界定
尋釁滋事罪司法解釋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5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別是什么
2020-11-18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影響出口產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交通肇事逃逸的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01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車主購買車險后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不賠
2020-12-0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土地出讓算土地使用權嗎
2021-01-04土地轉讓違法所得使用權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