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裝修死亡事故怎么賠償
2021-03-14投訴不處理是否可申請復議
2021-01-27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什么
2020-12-05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觸犯別人隱私怎么量刑
2021-03-17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電子商務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0-11-16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信用卡逾期還款后果
2020-11-19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集資房轉讓需繳納什么費用
2020-11-16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業主不交物業費被起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1-27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