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證券詐騙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依據《刑法》的規定,單位不是本罪的主體。
有價證券詐騙罪主觀特征
本罪的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本罪的行為人在主觀上一定明知所使用的對象是偽造、變造的有價證券,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偽造、變造的有價證券,則不構成犯罪。
有價證券詐騙罪客體特征
有價證券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有價證券的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所有權。國庫券及國家發行的有價證券作為籌集社會資金、調節政府財政收支、調控金融市場利率和貨幣流通量的重要工具,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經濟調節杠桿,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政策工具,例如,國庫券既對彌補國家財政赤字,保證國家建設資金的需要有巨大作用,又可以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債券形式在指定機構進行買賣。因此,有價證券詐騙犯罪,通過對國家有價證券信用的破壞,擾亂了有價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從而破壞國家有價證券的管理制度。其次,有價證券具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和一定的資本性質,它代表著一種經濟權利,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就意味著使用人能夠以非法的形式取得物質利益,而這種物質利益是公有的或是他人所有的,因此,有價證券詐騙罪也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
有價證券詐騙罪客觀特征
表現為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或數額較大的行為。偽造是指行為人仿照真實的有價證券的形式、圖案、顏色、面額、特征等,通過印刷、復印、繪制等方法非法制造有價證券的行為;變造是指行為人在真實的有價證券的基礎上,采取剪接、挖補、。涂改等方法,致使真實的有價證券的主要內容發生改變的行為。使用是指行為人以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販賣、貼現等獲取財產性利益的行為。本罪在客觀方面的主要特征是:
1.以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作為行騙的工具。也就是使用行為的對象必須是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不論詐騙的是金錢、財物還是其他有價證券,只要以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為工具,均可以構成本罪。如不以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為工具,則不能構成犯罪。這里還應當注意,以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作為工具,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實際持有,如果行為人假冒國家名義創造“有價證券”,或虛構其持有國家有價證券,而騙得他人財物,只可構成一般詐騙。
2.使用行為必須是以國家有價證券記載價值為基礎的交易行為或經濟行為。這里的“使用”實質是隱瞞了券面的真實價值,并以虛假的券面價值為基礎進行交易,以券換金錢、以券換物、以券換券或以券換取財產利益;同時還可以是以虛假的券面價值為基礎的其他經濟行為,如以券面價值為基礎進行的抵債、擔保、抵押等。
什么是有價證券詐騙罪
有價證券詐騙罪是指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的行為。
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認定有價證券詐騙罪
(一)有價證券詐騙罪與非罪的界限
要區分有價證券詐騙罪與非罪的界限應把握以下要點:
1.從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上分析。行為人對所持有或使用的國家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事實必須是明知,即明明知道所持有的國家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性質而故意使用,進行詐騙。在分析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時,還應對其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進行把握,這也應是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如在贈與行為中,贈與人無償地向他人贈與了虛假的有價證券,但贈與人沒有從中獲得財物,雖然贈與人有使用虛假證券的行為,但他無法實現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因此不構成犯罪,如果受贈人主觀上并不知道其接受的國家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而進行兌付,受贈人的行為就不構成犯罪。如果受贈人明知所接受的國家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而加以使用的,符合國家有價證券詐騙罪的犯罪構成,應以本罪論處。
2.從犯罪數額大小上分析。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的,“數額較大”才構成犯罪,根據《追訴標準》的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在5000元以上的,屬“數額較大”,對于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的,不構成本罪。
(二)有價證券詐騙罪與其他罪的界限
1.有價證券詐騙罪與一般詐騙罪的界限。有價證券詐騙罪與一般的詐騙罪有著很多相同的特點,如在主觀方面都是故意,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主體都是自然人等,同時有價證券詐騙和一般詐騙在客觀方面也有很多相似的特點,都是虛構事實,隱瞞事實真相、詐騙錢財等。
但是本罪與一般的詐騙罪還是存在明顯差異:
(1)侵害的客體不同。有價證券詐騙罪侵害的是復雜客體,即國家的有價證券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所有權;而一般詐騙罪侵害的是單一客體,即公司財產所有權。
(2)客觀方面的表現不同。兩者在客觀方面的具體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有價證券詐騙犯罪行為僅僅表現為,使用偽造、變造的有價證券實施詐騙,而一般詐騙不是使用這種形式,多以編造謊言騙取錢財,其表現形式更具多樣化。
2.有價證券詐騙罪與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的界限。有價證券詐騙罪與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是相互關聯的犯罪,存在著共同點,如都是故意犯罪,都侵害了國家有價證券的管理制度。二者的主要區別有:
(1)犯罪客體不同。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有價證券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而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侵害的僅僅是國家有價證券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不同。本罪的客觀行為表現主要是使用偽造、變造的有價證券進行詐騙,目的是利用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獲得被害人的錢財;而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則只是實施偽造、變造行為。司法實踐中往往行為人先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然后使用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進行詐騙,這種情況在認定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按刑法牽連犯的理論,選擇一重罪進行認定處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行為人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后,自己并不直接進行詐騙,而是僅出售、轉讓他人的,由于我國《刑法》未將出售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則僅構成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如果行為人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后,不僅自己直接利用其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實施詐騙行為,同時又將偽造、變造的國家有價證券出售、轉讓他人的,則行為人同時構成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和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詐騙罪。
犯有價證券詐騙罪如何處罰
犯本罪的,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2萬地以上20萬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50萬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萬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相信大家從上文已經找到有關的答案了吧。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購房貸款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0-12-03法律是如何規定拘役的
2020-12-22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算侵犯隱私嗎
2021-01-23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消費者網購被騙怎么辦
2020-11-19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出租人您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嗎?
2021-03-11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強險范圍內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人身損失呢
2021-02-18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