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撫慰金在交強險與第三者責任險中如何分配李勇
交強險自2006年7月1日起實施以來,精神損害撫慰金首次被納入交強險法定賠償范圍。其賠付的標準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也是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最容易發生爭議的地方,其中有關精神損害撫慰金如何賠付問題更是理賠中的盲區。交強險是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已無爭議。但由于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并不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因此交強險范圍內的精神損害撫慰金是按序賠償、比例賠償或優先賠償,卻又成為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之間新一輪的理賠爭點。以下就是筆者在審判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例。
案例:駕駛員張某在對車輛購買保險時既投保了交強險,又在此基礎上投保了15萬元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現張某于08年1月(即交強險新標準實施前)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現在被害人家屬要求張某賠償受害人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費用共計18萬元,其中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現保險公司只同意賠償16萬元,其中2萬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不予理賠。而被保險人認為保險公司應當依據交強險條款的規定對精神損害撫慰金進行賠償,遂與保險公司產生較大分歧,訴之法院。按照目前的理賠程序,應先辦理交強險索賠手續,保險公司對于超出保額的事故只能按5萬元滿額賠付,但并沒有列明死亡補償金與精神撫慰金賠付次序的問題。一般亡人的交通事故賠償款大多在15萬元以上,如果交強險先賠付精神撫慰金則無異議,如果先滿額賠付死亡補償金,對于超出保額的精神撫慰金,在商業保險中卻要遭到拒賠,那么這一部分的損失全由被保險人自已買單,對被保險人來說顯然有失公平。
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第八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被保險人在使用被保險機動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保險人按照交強險合同的約定對每次事故在下列賠償限額內負責賠償:(一)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50000元;......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和無責任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項下負責賠償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用、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護理費、康復費、交通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住宿費、誤工費,被保險人依照法院判決或者調解承擔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由上述規定可知,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50000元項下的賠償項目包括了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12項。
案件焦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第八條規定的5萬元項下的賠償項目是否有先后順序之分?被保險人認為立法沒有專門規定,被保險人有選擇權利,可將2萬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列入5萬元的賠償項目中,剩余的賠償項目就分別列入強險剩下的3萬元責任限額和15萬元的商業第三責任險限額。這樣,被保險人就可獲得全額賠償。而保險公司認為,僅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就已經超出了交強險的5萬元限制,精神損害撫慰金不能列入交強險的5萬元賠償項目中,而商業第三責任險的條款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屬免責范圍,因此不能得到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
對于上述爭議焦點,筆者查詢相關法律法規,至今未有一部法規對其作出解釋。實踐中對于上述爭議焦點也各有判例。
對此筆者認為,可將2萬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列入5萬元的賠償項目中,剩余的賠償項目就分別列入交強險剩下的3萬元責任限額和15萬元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限額。其理由如下:首先,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簽訂的交強險保險合同屬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其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對雙方當事人都有約束力。按其訂立的合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第八條約定,"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50000元項下的賠償項目包括了喪葬費、死亡補償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12項。"在這條交強險合同條款中,以及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所有條款中都沒有規定按照某種順序進行賠償,可以理解為在所有賠償項目的順序是平等的。這就使得被保險人要求保險公司對其中的任何一項賠償要求進行理賠都具備法律的依據。被保險人可以依合同約定先要求賠精神損害撫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