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準
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來計算。死亡賠償金是結合受害人的身份來確定,賠償標準訂了二等,第一等;城市居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賠償;第二等,農村居民,是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來計算。且普遍的以戶籍為準,城鎮戶籍的,死亡賠償金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計算,農村戶籍的,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計算。在同一個事件中受害,用不同的標準來賠償,應該說有問題,但這是規定。
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確定的死亡賠償采取的是“繼承喪失說”理論,確認死亡賠償金是對未來收入的減少的補償,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農村戶籍人員在城鎮就業或者安家、定居的情況及其普遍,這部分農村戶籍人員的收入、生活支出與城鎮戶籍的人并無什么不同,因此以死者經常居住地作為適用城鎮標準或農村標準的條件更公平、更切合實際,也更符合立法原意。
二、交通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方法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根據客觀計算方法,以定型化賠償模式來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具體為:就是一次性賠償20年,死亡賠償是固定的,受害人是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死亡賠償金賠償的對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齡太小,賠償20年就完了,年齡大一點的就是年齡每增加一歲就減少一年。死亡賠償金采納了系“繼承喪失說”,并非精神撫慰金,其計算公式為:
(1)城鎮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歲以上的為(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2)農村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歲以下為20年(含);60周歲以上:N=(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3)60周歲以下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4)60周歲—75周歲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實際年齡-60)]。
(5)75周歲以上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注冊資本必須是現金嗎
2021-01-13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
2020-12-30涉及糾紛拆遷安置買賣協議認定
2020-12-25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維權
2021-01-19房屋拆遷中的拆遷獎勵到底能不能要
2021-02-06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農村拆遷跟戶口有關系嗎
2021-02-07拆遷房屋沒得到安置怎么辦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