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訴訟時效
所謂時效,就是指法律確認某種事實狀態持續存在一定期間便產生一定法律效果。時效法律制度分為兩種,一為取得時效,也稱占有時效;二是訴訟時效。我國法律中沒有取得時效的規定。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于一定期間內不行使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請求權,就喪失該請求權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說,權利人雖然享有要求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但權利人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行使,否則權利人就喪失了該請求權。
要注意的是,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喪失的是實體上的請求權,也就是勝訴權,但程序上的請求權并未喪失,還有權行使。也就是說,即使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權利人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也應該受理,但如果義務人以權利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進行答辯,并拒絕履行義務,法院會判決權利人敗訴。
設立訴訟時效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防止權利上的“睡眠者”,避免因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時間過長,情勢發生較大變化,法院難于審理;也防止因時日過于久遠,義務人舉證困難,,從而產生對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1、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第137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96條:
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計算。(原168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九十四條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調解申請。
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沒有勞動合同工傷要怎么辦
2021-01-05農村危房改造補償國家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2車禍對方死亡了我會被拘留嗎
2021-01-05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流程該怎么走
2020-11-16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公司名稱變更合同是否依然有效
2021-03-09申訴和再審不是一回事嗎
2021-02-12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土地使用權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20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經濟性裁員 如何才算合法
2021-03-21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家庭財產保險保險儲金是什么
2021-02-02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保險經紀與保險代理區別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