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李某駕駛中巴客車載客沿線路返回,途中,50歲的張某(李某鄰居)攔車,張某預買車票,李某礙于情面,說不用買票,就讓張某上了車。正當中巴車正常行使中,突然王某(女,與李某、張某鄰村人)騎自行車在中巴車前面從公路的右側猛拐到左側,李某本能的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終于沒有撞到騎車人,但是由于巨大慣性力作用,使毫無思想準備的張某的上體重重的撞在前面的鐵扶手上,造成其鎖骨骨折,用去醫療費2600多元。事后張某要求李某賠償其經濟損失,李某以張某免費乘車為由不同意賠償,并讓張某去找引起險情的汽車人王某賠償。王某則辯稱自己是無意的,說還是應該去找李某,也拒絕賠償。張某無奈,隨將李某和王某一并告到人民法院。法庭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為了防止惡性交通事故而緊急制動并無不當,屬于合理的緊急避險;被告人王某騎車隨意橫穿公路,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引發險情的責任人,根據《民法通則》第129條之規定,判令王某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600元。
緊急避險引發的交通事故,到底由誰來負責?這個問題可能許多駕駛員、乘客都不甚知曉。小編查閱《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借鑒:
這一案例主要涉及兩個法律問題:
一是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害,應該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二是乘客免費乘車是不是駕駛員免于賠償的理由?
是否屬于緊急避險并不是由駕駛員隨心所欲的認定,它必須符合以下3個要件方能成立:一是必須存在正在發生的并且威脅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利益的危險;二是必須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三是避險行為不得超過必要限度,即不得造成更大的損失。需要注明的是,從因果關系看,若駕駛員所避免的危險恰恰是他本人不當行為所引起的,則不能構成緊急避險。
案例中,駕駛員在車輛正常行使中突然剎車是造成乘客受傷的表面原因,但是駕駛員無意傷害乘客,緊急剎車是為了避免撞上違規橫穿公路的騎車人而不得不采取的緊急措施,當時當地情況下該行為是避免車禍發生的唯一選擇,亦未超過必要的限度,屬于法律上的緊急避險行為,是合理合法的。因此,依據《民法通則》之規定駕駛員不承擔責任,而應由引起險情人—違規橫穿公路的騎車人承擔賠償責任。當然,若險情引發人無從尋找,依據法律上的“公平原則”,受害人可以要求駕駛員承擔賠償損失,這是另外一個法律問題了。
駕駛員以乘客免費車為由拒絕賠償,這在法律上是無依據的,如果駕駛員以此應訴,是注定要敗訴的,而若以“緊急避險”為法律依據,則有勝訴的可能。
我國《合同法》第290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第302條又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傷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需特別說明的是,《合同法》的這些規定無論對持票者、持優惠票者、按規定免票者、已交錢但未給票者以及承運人允許搭乘的無票乘客都是適用的。即:只要駕駛員同意乘客上了車,駕駛員就負有將他安全運抵目的地的責任。
此案例中,張某無票乘車是經過駕駛員李某同意的。因此,除非李某有證據證明張某原本就患有鎖骨疾病,或者是張某故意將身體伸出車外造成的,否則李某就應當承擔張某傷害的賠償責任。總之,乘客免票乘車不是駕駛員免于賠償的理由。
對于緊急避險造成他人傷害的責任承擔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129條是這樣規定的:“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所謂緊急避險,是指為了社會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利益避免遭受更大損失,在不得已情況下采取的、造成他人損害的特殊行為。從它的后果看,是犧牲了較小的利益而保護了更大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共黨員,北京盈科(泰州)律師事務所商事訴訟與仲裁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律師,AFP國際金融理財師,國家高級秘書職稱,海口市作家協會會員,國際律師協會會員,10年多的銀行從業豐富經驗,具有法律、會計、保險、反洗錢等資格證書,銀行、金融、財稅業務經驗豐富。海南大學法學學士。為社會自然人和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依法行政、合規經營、商事活動及項目運作提供法律服務。尤其擅長刑事辯護、擔任法律顧問、事故保險理賠、工程合同、債權債務糾紛、商務談判和商事仲裁、婚姻繼承、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房地產、知識產權、醫療損害賠償等糾紛處理。專注財稅、合同、風控、經濟業務。擅長訴訟方案策劃和訴訟技巧的運用,致力于縝密進取的態度服務每一位當事人。17888178896(微信同號)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情況下算自動離婚
2021-01-14實習期沒有結束如何簽正式合同
2021-01-28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商標字型相似是否構成侵權商標罪
2021-03-19如何提出交通鑒定費賠償申請
2021-01-28合同一方可以是兩個主體嗎
2021-01-20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沒領結婚證的婚姻關系如何了斷
2021-02-22給繼子買房后可不可以要回來
2020-12-17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簽訂的就業協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險人如何先予支付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2020-12-19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