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事故發生后,肇事人對自己所負義務的不作為。按照刑法理論,不履行作為義務的不作為行為,表現為“什么都沒有做”和“逃避應該做的”兩種形式。交通肇事后逃逸屬于后者,是一種積極的不作為。《刑法》正是基于逃避行為的積極性,將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與肇事后等候在現場,未對被害人實施救助的行為相區別開來,并規定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升格情節。可以看出,交通肇事后逃逸這一情節的認定,是以交通肇事罪成立為基礎,以肇事后的逃逸行為為加重的。
但從《解釋》第2條第2款第(6)項來看,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有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現場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此處卻將交通肇事后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情節。這就導致了同一情節在同一罪名中有了兩種不同的法律效果,這種沖突的存在并不合理,也不合法。第一,在法律效力的層級上,《解釋》把原本是量刑情節的逃逸行為上升為本罪的構成要件的情節,修改了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明顯屬于越權解釋。第二,交通肇事行為終了之后的逃逸行為與交通肇事行為本身具有不同的法律屬性,如果僅為打擊犯罪的需要,將交通肇事后逃逸上升為定罪情節,有可能導致將一般的交通肇事行為也歸入到交通肇事罪的調整范圍之中,擴大刑法打擊范圍,引起法律適用上的紊亂。例如一有合法駕駛資格的人駕駛機動車輛撞到路邊的行人,致使行人倒地受重傷,駕駛員為逃避責任,逃離現場,后行人被路人送醫院醫治后康復。在這起案例中,若撇開駕駛員逃離現場的事后行為,只是一般的交通肇事行為,只需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進行治安處罰。但若按《解釋》第2條第2款第(6)項的規定,則應認定為交通肇事罪,量刑在三年以下。這種以事后行為作為定罪依據的做法,有違刑法的謙抑性,也違背了立法原意。
因此,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理解為交通肇事罪的一個量刑升格情節,它僅僅是對肇事人逃逸后所帶來的社會后果的消極評價,不能擴大其作用范圍,甚至上升為確定罪行成立的法定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現抵押權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1肇事叫人頂包算逃逸嗎
2020-11-17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及相關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拆遷補償的宅基地能轉賣嗎
2021-03-11對拆遷補償方案不滿意怎么辦
2020-12-21離婚后,拆遷房屋及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0-12-19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25營業房拆遷補償比普通房屋拆遷補償多多少
2020-11-24征拆簽空白協議違法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