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基金有哪些優點
一、開放式基金特有的贖回機制對基金管理人起到了有效的約束作用。如果基金業績差,投資者會贖回,導致基金資產減少。這種機制會促使基金管理人不斷提升管理業績。2007年大部分開放式基金都為投資者創造了較好的投資收益回報。
二、開放式基金以基金份額凈值進行交易,不會出現封閉式基金交易中價格與凈值不同的現象,保證了投資者可以充分享有基金資產增值所帶來的回報。
三、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良好。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隨時提出贖回基金份額的申請,滿足了變現的需求。
四、開放式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透明度較高。除了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外,還每日公布凈值,方便投資者隨時做出決策。
五、開放式基金投資方便,申贖可以通過直銷機構、網上交易系統或者代銷銀行、券商網點等場所來操作。在服務方面也有優勢,通過短信、郵件、賬單和提供專屬顧問等,為投資者提供了全面周到的服務。
開放式基金的計算方式是什么
開放式基金申購、贖回價格是以單位基金資產凈值(NetAssetValue,NAV)為基礎計算出來的。單位基金資產凈值,即每一基金單位代表的基金資產的凈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基金資產凈值=(總資產-總負債)/基金單位總數
認購舉例:
一位投資人有100萬元用來認購開放式基金,假定認購的費率為1%,基金份額面值為1元,那么
認購費用=100萬元x1%=1萬元
凈認購金額=100萬元-1萬元=99萬元
認購份額=99萬元÷1.00元=99萬份
申購舉例:
一位投資人有100萬元用來申購開放式基金,假定申購的費率為2%,單位基金凈值為1.5元,那么
凈申購金額=100萬元÷(1+2%)=980392.15686元
申購份額=凈申購金額980392.15686÷1.50元=653,594.77份
申購費用=100萬-凈申購金額980392.15686=19607.84314元
贖回舉例:
一位投資人要贖回100萬份基金單位,假定贖回的費率為1%,單位基金凈值為1.5元,那么
贖回價格=1.5元x(1-1%)=1.485元
贖回金額=100萬x1.485=148.5萬元
法律規定
新公布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在每個工作日辦理基金份額的申購、贖回業務;基金合同另有規定的,按照其約定。”第五十三條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按時支付贖回款項,但是下列情形除外:(一)因不可抗力導致基金管理人不能支付贖回款項;(二)證券交易場所依法決定臨時停市,導致基金管理人無法計算當日基金資產凈值;(三)基金合同約定的其他情形。”因而有關贖回的問題,除法律規定外,投資者還應注意基金合同中的約定。
現實中,開放式基金贖回方面的限制,主要是對巨額贖回的限制。根據《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的規定,開放式基金單個開放日中,基金凈贖回申請超過基金總份額的10%時,將被視為巨額贖回。巨額贖回申請發生時,基金管理人在當日接受贖回比例不低于基金總份額的10%的前提下,可以對其余贖回申請延期辦理。也就是說,基金經理根據情況可以給予贖回,也可以拒絕這部分的贖回,被拒絕贖回的部分可延遲至下一個開放日辦理,并以該開放日當日的基金資產凈值為依據計算贖回金額。當然,發生巨額贖回并延期支付時,基金管理人應當通過郵寄、傳真或者招募說明書規定的其他方式,在招募說明書規定的時間內通知基金投資人,說明有關處理方法,同時在指定媒體及其他相關媒體上公告。通知和公告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個證券交易日。
綜上,開放式基金優點主要有以基金份額凈值進行交易、基金的流動性良好、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透明度較高以及基金投資方便等優點,上文中還給您介紹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律霸網小編為你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出租后被兩次轉租合法嗎
2021-02-26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可以贈與嗎
2021-01-04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繼承權可以放棄嗎
2021-02-28贍養人應當如何贍養老人
2021-03-12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政府回購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多少
2021-03-21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