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會連累家人嗎
偷稅漏稅一般不會連累家人。
偷稅漏稅是違法的行為,如有偷稅漏稅的行為,應該要遭受到法律的取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偷稅罪的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首先,要注意區分偷稅與漏稅。漏稅是指納稅人(包括扣繳義務人)并非故意,沒有依照稅法規定繳納或者足額繳納稅款的行為,是一種一般稅務違法行為,應由稅務機關責令其補繳漏繳的稅款,并加收滯納金;偷稅則是一種故意行為,行為人目的明確。從性質上看,偷稅性質要比漏稅嚴重得多,偷稅情節嚴重,符合規定的偷稅罪的條件的,應當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次,要注意區分偷稅與避稅。所謂避稅,是指采用合法手段減輕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廣義的逃稅包括偷稅與避稅。偷稅與避稅雖然都是減少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但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避稅是在納稅義務發生前采取各種合乎法律規定的方法,有意減輕或者免除稅收負擔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符合立法意圖的,如利用經濟特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在經濟特區投資,有些則是鉆稅法不夠完善的空子;偷稅是發生納稅義務后,采用非法的手段減少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在任何情沉下,偷稅都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對于鉆法律空子的避稅,只能通過不斷完善稅收法律的方法來防止;對于偷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加強打擊、是減少偷稅犯罪的重要手段。
再次,要注意區分一般偷稅行為與偷稅犯罪。本條明確規定了偷稅犯罪的定罪標準,這是區分一般偷稅行為與偷稅犯罪的標準,必須嚴格執行。本條對單位偷稅犯罪與個人偷稅犯罪的定罪數額標準沒有作分別的、不同的規定,主要是因為規定了偷稅的比例和偷稅數額的雙重標準。因此,和其他單位犯罪數額標準一般高于個人犯罪數額標準不同,單位偷稅犯罪與個人偷稅犯罪的定罪數額標準是一致的。
(二)本罪與走私罪的界限
由于偷稅罪中的逃避應納稅款的行為與走私罪中的偷逃關稅的行為具有某些相似之處、因此、二者在某些情況下容易混淆。兩罪的主要區別是:
l、偷稅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稅收管理制度,而走私罪所侵犯的直接客體則是國家對外貿易管理制度。
2、偷稅罪違反的是稅收法規,而走私罪違反的則是海關法規。
3、偷稅罪的主體是納稅人、包括負有納稅義務的公民個人、負有納稅義務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企業、事業單位中對納稅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而走私罪的主體則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仟能力、實施走私犯罪行為的自然人以及法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偷稅漏稅會連累家人嗎”所進行的解答,我們可以了解到偷稅漏稅是違法的行為,但一般不會連累家人,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大家還想了解其他法律知識,律霸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物品會得到政府支持嗎
2021-02-20公安警察能否與外國人結婚,其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交通事故篇> 何為飲酒駕車、醉酒駕駛,該如何處罰?
2021-03-11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行使探望權有什么原則,如何行使探望權
2020-11-29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怎么確認勞動關系
2021-01-10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