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島企業(yè)偷稅漏稅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青島企業(yè)偷稅漏稅的處罰標準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層次是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二、處罰規(guī)定
根據本條及刑法第211條規(guī)定,對偷稅罪的刑罰適用原則大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分層次處罰
針對偷悅數額的不同,本條分別規(guī)定了兩個層次的量刑幅度。
第一層次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層次是“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根據刑法修正案(七)修訂)
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2、自然人并處罰金
針對偷稅犯罪行為的貪利性特征,本條對自然人犯罪主體在各層次量刑幅度內,除規(guī)定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規(guī)定了“并處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須同時判處,不具有選擇性,以防止偷稅人在經濟上占便宜。
3、對單位采取雙罰制
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guī)定處罰。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判處罰金后,--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并處罰金,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進一步討論。
4、多次偷稅的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并處罰
本條第3款對此作了明確規(guī)定。按照刑法理論,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fā)現,或雖發(fā)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xù)狀態(tài),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并處罰,不適用數罪并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并處罰。
三、偷稅漏稅
1、偷稅罪
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采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于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2、漏稅
漏稅是由于行為人對稅收規(guī)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3、相同和區(qū)別
偷稅罪與漏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有相同之處,都是造成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結果。但兩者有著本質區(qū)別,即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大,為了達到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而漏稅是一種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觀惡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論。
國家是嚴格禁止偷稅漏稅的,如果公司企業(yè)涉及到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則構成了逃稅罪。在國家稅務法規(guī)中,對逃稅罪的判決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應該說對逃稅罪的判罰是比較嚴重的。如果涉及到其它更嚴重的逃稅行為,則很有可以會追究當事人或者公司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責任。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qū)分的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guī)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級醫(y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3-23告政府能直接到中院嗎
2020-11-29房屋分租合法嗎
2020-12-14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2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賠償
2021-02-17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如何妥善處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2020-12-29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yè)限制義務
2021-03-19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車撞人保險沒賠付需墊付嗎
2020-12-12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土地轉讓的手續(xù)需要什么
2021-03-05土地流轉發(fā)生糾紛時用什么解決方式最好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