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漏稅節稅的具體意思是什么
習慣上人們常把偷稅與漏稅合在一起,并稱偷漏稅。實際上,二者存在著質的差異。從概念上看,偷稅是指納稅人故意偽造、變造、隱瞞、擅自銷毀賬簿、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從而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漏稅是指納稅人并非故意不依照稅法規定而發生未繳納或少繳納稅款的行為。
偷稅與漏稅的區別主要有:
1.主觀方面不同。偷稅是以偷逃國家稅款為目的的故意行為,具有欺詐性;漏稅則是過失行為,有的甚至是意外事件。
2.客觀行為不同。“偷稅可能采取匿報應稅所得或應稅交易項目,不提供納稅申報,偽造交易事項,或者采取欺詐手段假報正確的數額“(見IBFD《國際稅收辭典》),是主觀故意的外在表現,而漏稅則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為或不作為,其原因一般是辦稅人員不了解、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不健全,或工作粗心大意,因而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造成少繳、未繳稅款,或漏扣應扣稅款等。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稅是一種犯罪行為,行為人不需承擔刑事責任,但應給予適當處理。
避稅
聯合國稅收專家小組對避稅的解釋為:避稅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不明確的概念,很難用人們所普遍接受的措辭對它作出定義。一般地說,避稅可以認為是納稅人采取利用某種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處的方式來安排自己的事務,以減少他本應承擔的納稅數額。雖然避稅行為可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但避稅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而且不具有欺詐性質。避稅是對已有稅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缺陷所作的顯示說明,它說明了現有稅法的不健全特征。稅務當局往往要根據避稅情況所顯示出來的稅法缺陷采取相應措施對現有稅法進行修改和糾正。所以通過對避稅問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完善國家稅收制度,有助于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
有的研究者認為:避稅實際存在三種情況,即合法的;非違法的;表面合法實質是違法的。
合法的避稅,也稱為節稅,意指納稅人根據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通過經營結構和交易活動的安排,對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以減輕納稅負擔,取得正當的稅收利益。這在稅務上不應反對,只能予以保護。
非違法的避稅,這種避稅行為往往是由于稅法本身存在漏洞,使納稅人能夠利用稅法不完善之處作出有利于減輕稅負的安排。這種避稅行為,會使國家稅收蒙受損失,但因為于法無據,稅務局不可能像對待偷稅一樣給予法律制裁。只有完善稅法,以杜絕漏洞。
表面合法實屬違法避稅,是在合法外衣掩蓋下,欺詐手段逃稅的違法行為。這種情況在國際稅收中相當普遍。一般也是利用稅法的差別規定和優惠政策,通過“掛靠“和“虛設機構“,以合法之名行逃稅之實。對這類避稅行為只有加強檢查,一經查明真相,應按偷逃稅論處。
節稅
如前所述,節稅一般是指在多種營利的經濟活動方式中選擇稅負最輕或稅收優惠最多的而為之,以達到減少納稅的目的。在稅法中,有些規定的適用,可以由納稅人選擇,何者要以以較低稅率納稅,何者可以得到定期減免稅優惠,投資者可以選擇有利者。此外,企業在實際經營中,還可以通過控制所得實現時間等方法來減輕當期稅負或延后納稅,而延后繳納的稅款,如同得到一筆無息貸款。一般來說,節稅的形式主要包括:
1.組建形式變更節稅。企業組建過程中,往往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在不同的選擇方式中,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往往能從中獲得不同的利益,這利益之中就存在稅收收益的問題。例如對于一個母公司來說是設立子公司還是設立分公司,就有很大的利益差別。子公司在形式上是一個獨立的法人,獨立核算其盈虧,而分公司不是獨立的法人,它的盈虧要同控股公司(母公司)合并計算納稅。一般說來,如果組建的公司一開始就可以盈利,設立子公司更有利;如果組建的公司在經營初期發生虧損,那么組建公司會更有利。
2.通過財務籌劃達到節稅。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通過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以減少其納稅義務。例如,材料采購成本核算時,可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或其他方法;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的選擇等,都存在一個最優方案,使企業年度內或跨年度所實現的利潤符合企業節稅的要求。
3.利用稅法中的稅收優惠條款節稅。在許多國家,為了保證稅法的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結合,使稅收更好地適應經濟形勢的需要,國家規定了許多稅收優惠措施。而合理利用這些優惠條款,就可以達到節稅目的。
立法意圖是確定節稅與避稅的區分標準。節稅是用法律并不企圖包括的方法來使納稅義務降低;而避稅則是對法律企圖包括但由于這種或那種理由而未能包括進去的范圍加以利用。
“非法“與“合法“的區分
究竟何為“非法“,何為“合法“,完全取決于一國的國內法,沒有超國內法的統王標準,因而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甲國為非法的事,在乙國也許是天經地義的合法行為。所以離開了各國的具體法律,很難從一個超脫的國際觀點來判斷哪一種情況是非法的。而且并非所有的國家都在偷漏稅和避稅之間劃了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另外,避稅和偷漏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相互轉變的。可見,避稅的概念有相當程度的彈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既然避稅合法,為何又要反避稅呢?其實避稅的合法性是從法律而言;就經濟影響而言,合法的避稅與非法偷漏稅之間的區別就毫無意義了,因為兩者同樣減少財政收入,同樣歪曲了經濟活動水平,因此,反避稅的深層次理由源于經濟而非法律。還有人提出以是否違背法律意圖作為分界線:將那些與法律意圖相悖,在稅前達到減輕稅負目的行為,作為反避稅的目標;而那些與法律意圖相一致的避稅〈即節稅〉不構成反避稅的對象。
很多企業或者是公司,為了減少支出,就會在賬務上做手腳,進行偷稅或者是漏稅,這樣做是違法行為,情節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不但要補繳稅,國家還要對其進行好幾倍的處罰,或者是判有期徒刑,總之做會計的一定不要偷稅漏稅。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誰承擔責任
2020-12-11醫生誤開癲癇藥,賠償責任如何確定
2020-11-21開庭審理之后還能提交新證據嗎
2021-03-15公司融資后倒閉怎樣去處理
2021-01-01股東分紅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31交通死亡事故最高賠償多少錢
2020-12-21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孤兒院領養一般幾歲
2021-02-03退休工資的老人是否能要贍養費
2020-11-30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失聯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0-11-21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