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騙稅偷稅漏稅欠稅區別是什么?
1.欠稅
欠稅是欠繳稅金的簡稱,指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的應繳未繳的各項收入,包括呆賬稅金、往年陳欠、本年新欠、已到限繳日期的未繳稅款、緩征稅款和應繳未繳滯納金。
2.騙稅
騙稅,指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行為。
騙稅行為與偷稅行為的區別在于:
一是騙稅行為人是把已繳到國庫的稅款騙歸自己所有;偷稅則是采取非法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稅款還沒有繳到國庫。
二是騙稅所采取的是假報出口貨物數量、虛報出口貨物價格、偽造涂改報關單等手段;偷稅所采取的是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賬憑證或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等手段。
3.漏稅
納稅人無意識地漏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漏稅是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漏稅與偷稅有著性質上的區別,判定漏稅的關鍵是并非故意,因而在處理上也不同。稅法規定,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限期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一定的滯納金。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整頓稅收秩序加強稅收管理的決定》規定:對臨時經營者漏稅的,可以按照規定扣留其部分貨物,限期繳納;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市)以上稅務局長批準,可以將所扣留的貨物變價抵繳其應繳納的稅款、滯納金和罰款。要從根本上杜絕漏稅現象,除了對漏稅者進行經濟上的懲罰外,最關鍵的是對漏稅者進行稅法知識和財務知識的教育,使得漏稅者懂得稅法,健全財務制度。
4.偷稅
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涂改等)、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二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四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比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對偷稅行為,稅務機關一經發現,應當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和滯納金,并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構成偷稅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逃稅和抗稅
1.逃稅
廣義的逃稅是指納稅義務人采用各種手段逃避納稅的一種行為。具體可分為兩種:(1)采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在西方國家一般稱“逃稅”,在我國稱“偷稅”、“抗稅”、或“漏稅”,(2)采用合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稱為“避稅”。狹義的逃稅指納稅義務人采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
2.抗稅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條。
對于抗稅的處理,《刑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騙稅偷稅漏稅欠稅都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都是為了獲得非法收益而對國家稅收進行拒為己有的違法行為。需要注意的是,四者在法律界定上都構成了“逃脫罪”,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都要追究刑事責任或其它相關的民事責任,需要用司法手段進行嚴格的判罰和判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分租合法嗎
2020-12-14受托人管理國有金融資本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0-11-29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離婚了孩子怎么上戶口本
2021-03-08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上海房產繼承糾紛案
2021-02-04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