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確規定不受理的行為——前四種是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的,后五種是《行訴法解釋》第1條規定的。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以國家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二)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內部人事管理行為 行政機關對所屬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作的任免、獎懲、調動、福利等決定,工作人員不服的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四)法定終局裁決行為
(五)刑事司法行為 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這是一種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行為,但實質意義上則為司法行為。公安、國家安全機關行使職權具有雙重性質,這里的刑事訴訟行為不受行政法規則調整和支配。
(六)行政調解行為與法定行政仲裁行為 調解是一種當事人自愿接受的“管轄”,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發生影響的決定因素是其意思表示,而非行政機關的意志。行政調解只是一種行政的規勸、建議,達成調解協議也主要依賴平等主體間讓渡權利、處分權利。勞動仲裁或其他法定仲裁的主體往往不是行政機關,故而對調解行為和仲裁行為不服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七)不具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也不具有強制性,因而沒有必要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
(八)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重復處理行為一定是維持了原結論,沒有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新的得、喪、變更的影響,只是對以往結論的肯定和維持,故而,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九)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這里的對相對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有效成立以前的內部運作、程序性的準備行為、調查取證等事實行為,此種行為尚未發生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得、喪、變更變化的實際效果。
我們知道行政訴訟一般就是指民告官,通常是對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時,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此時也要注意有一些案件法律明確規定是復議前置,也就是在處理的時候需要先申請行政復議,若是對復議結果不服的話,那么再去法院起訴。
行政訴訟不受理怎么辦?
行政訴訟法關于撤訴后有何條件
最新行政訴訟證據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網絡維權投訴哪個部門
2021-03-26公司法律顧問審合同要承擔責任
2021-03-17律師考證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23夫妻財產約定效力的相關規定
2021-02-10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防范保險欺詐的對策是怎樣的
2020-11-29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