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查證后發現,未成年人陳某確為中暑而死,廣東省東莞市社保部門已認定其為工傷。
陳某生前工作單位和死者家屬達成賠償協議,陳某家人獲賠50.2萬元。
歷經1個月,這起賠償糾紛終于畫上句號,但由此引起的“48小時”工傷認定爭議令人思考。
17歲少年中暑死亡
陳某的堂叔和母親向筆者回憶了事件的經過:5月29日10時左右,陳某因發高燒向單位請假,到石碣醫院打點滴。第二天,他因為身體狀況不好沒回單位上班。30日下午4時左右,陳某因為病情嚴重被轉入東莞市東華醫院ICU病房。
5月31日11時56分,陳某在東華醫院去世。這距離他離開單位,已經過去了約49個小時。
在東華醫院出具的《疾病證明書》里,對于陳某的診斷是“重度中暑、多臟器功能衰竭、電解質紊亂、雙肺感染、多發漿膜腔積液”。
家屬提供的《死亡醫學證明書》上載明,陳-果的死因系“重度中暑”。
陳某的死亡,是否與其所在單位有關呢?
陳某的堂叔說,陳某生于1995年,出事前未滿18周歲。2012年6月,他進入東莞市**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子”)工作,今年2月28日轉為正式工。
**電子的主營業務是電磁爐生產,陳某所在的車間主要負責測試電磁爐高溫斷電性能。測試電磁爐性能時,需將水放至電磁爐上連續加熱1小時,因此車間溫度很高。
對于環境的具體溫度,雙方一直存有爭議。多次聯系**電子,但其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在陳某原崗位位置測得溫度為30.2攝氏度,并稱車間內風扇、空調均處于工作狀態,車間的窗戶也都是打開的。
陳某工作環境的溫度有37~38攝氏度,該媒體所稱的“30.2攝氏度”是**電子“在陳某出事后改變了車間工作環境”,還稱陳某之前工作的車間由原來的二樓改到了現在的一樓。
陳某生前所在車間出勤表顯示,5月20日到5月27日,也就是他去世前的一周左右,他每天的加班時間均在7小時左右。
“48小時”規定是否合理?
死者家屬稱,他們多次和**電子、派出所、社保局和勞動局交涉,希望為陳某的死“討一個說法”,但始終未能得到結果。他們被告知,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陳某是發病后第49小時死的,不算工傷。
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聯系到深圳市春風勞動爭議咨詢服務部主任,他曾接到陳某的父親的電話,并為陳家提供法律咨詢。
主任認為,“48小時”工傷認定存在誤解。在他看來,陳某中暑不是本身身體原因造成的,和其工作環境的高溫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屬于因工死亡的范疇。
據了解,東莞市社保局石碣鎮分局曾要求死者家屬提供陳某職業病鑒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規定,職業病鑒定應該由企業進行申請,因為勞動者的健康檔案和職業病既往史都由企業保管。讓家屬鑒定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家屬沒有死者檔案、檢查資料。”
“5月東莞的氣溫不高,所以我認為陳-果之死受工作環境影響是很大的。除非可以證明所在宿舍溫度也很高,企業才能規避自己的責任。”對于職業病的鑒定,他建議家屬和企業協商,由企業提起鑒定申請,或者提供死者的相關材料。“因為鑒定機構會對死者死亡跟工作環境的關系做一個鑒定,判定是否為工傷,是下一步確認賠償的前提。”
針對“48小時”工傷認定是否合理,多位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的勞動法研究專家均表示“這一規定有不合理之處”。
目前我國的工傷標準采取的“列舉法”,并沒有關于工傷的定義,這會導致部分工傷難以納入工傷范疇。而48小時的規定,對于突發的疾病,只考慮時間,不考慮原因,那么,工作原因引起的傷害和死亡難以納入工傷范疇,不是工作導致的死亡也可能會被認定為工傷。
這一規定不合理之處很多,問題之一是誘導患者家屬放棄治療。現實中,由于“48小時”的限制性規定而由患病一方獨自承擔職業傷害的情形帶有一定普遍性。
“因為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致,或者死亡標準、道德風險、實施操作等原因,不論是界定為48小時、72小時或是96小時都不科學,這一規定應該廢除。”根本問題在于怎樣認定工傷和怎樣界定工傷的認定范圍、認定標準。如果能證明因果關系存在,也就是說,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由于工作原因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搶救無效死亡或完全、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情形,推定為工傷,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美國對于工傷定義是:即工作過程中的傷害或者因工作原因導致的傷害。
工傷保險由社保部門管理,也由社保部門認定,“這個多年來備受質疑”的規定也“不太合理”。按照現行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包括基金籌集和待遇支付由社會保險部門管理,工傷的認定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缺少第三方監督的操作過程。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要通過仲裁和訴訟,但是即使通過仲裁和訴訟,由于耗時較長,增加了受傷害員工或其家屬的負擔,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也很難構成有效制約。
目前我國職業病體系中有十大類,“中暑”在《職業病目錄》中已明確規定為職業病,可以作為工傷的一個項目。但必須要經過職業病認定之后,確定為職業中暑,才能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的待遇。但職業病的認定及其程序和《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非職業病工傷也有不同,前提條件是被有資質的職業病防治部門診斷為職業病,獲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職業病診斷鑒定書,這個過程很復雜。
對于此次事件中,死者工傷認定難的問題,首先要看**電子是否參加了工傷保險,如果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相關費用由單位支付;如果參加了工傷保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工傷保險基金來支付的。但單位也不是完全沒有責任,有的項目還是需要單位承擔,這也是一些單位不愿意去認定的原因。
最終被認定為工傷
幾經周折,陳某的家屬在6月25日下午得到了蓋有東莞市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公章的《認定工傷決定書》。社保局最終認定:“于2013年5月28日受到的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符合《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屬于工傷認定范圍,現予以認定(或視同)為工傷。”
家屬向**電子提出70萬元左右的賠償,但是雙方沒能達成一致。“**電子廠跟我們說他們只能賠50萬元不到,他們說這是按照規定標準來的。醫療費還有我們十多個人在這邊的開銷都要我們自己承擔。”
工亡的賠付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供養親屬撫恤金。他說,前兩者是法定賠償,但撫恤金的部分可能需要通過談判解決。
“一般的工傷事故中,工傷勞動者存在過錯。而在本案中,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陳-果的死亡,所以,用人單位不僅僅要承擔工傷死亡的賠償金,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所以,在賠償金方面應該高于法定標準,我想這樣也是合理合法的。”
雙方達成協議,廠方除支付陳-果家屬在東莞的幾萬元開銷外,另賠付50多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貪污無罪辯護詞
2020-11-17中國證券業協會關于發布《推薦恢復上市、委托代辦股份轉讓協議書
2020-12-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2020-11-19注冊資本必須是現金嗎
2021-01-13附條件生效多久生效
2021-03-06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人壽保險合同的條款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2-04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車險保險不予理賠的幾種情形
2021-02-18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標志管理工作
2021-03-23不足額保險
2020-12-14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