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職工獲得工傷賠償后能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職業病職工獲得工傷賠償后,職工能不能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依據勞動者的傷殘程度而定,如果是4-10級傷殘的,可以要求有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的原則是什么
法定職業病的診斷應當綜合分析:
1、病人的職業史及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
3、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等。
這是職業病診斷的基本要素,任何職業病診斷都不得排除這三個因素?;诼殬I危害因素種類的多樣性、職業病的臨床表現的復雜性,職業危害因素對每一個體產生的損害和程度不盡相同,以及臨床表現的差異等,進行職業病診斷,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職業病診斷必須由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第一章健康與職業病概述門資質認定的醫療衛生機構依照確定的職業病診斷范圍進行。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不得超出確定的診斷范圍進行職業病診斷;
2、為了有效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和權益,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對職業病診斷的基本因素依法進行綜合分析后,沒有證據否定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病人臨床表現之間的必然聯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應當診斷為職業病。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職業病職工獲得工傷賠償后,職工能不能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依據勞動者的傷殘程度而定,如果是4-10級傷殘的,可以要求有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設計分幾種類型
2020-11-15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愛人簽可以嗎
2020-12-11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