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間歇時受傷能否認定工傷賠償
宣某是某運輸公司隨車裝卸工。在一次外出裝運鋼材等待其他車輛承重的間歇,他躺在車后避陰處休息(事發后稱是發現車后箱滴油而在查看和檢修),駕駛司機不知情倒車時將宣某碾成重度傷殘。宣某申請工傷認定并享受工傷待遇。勞動行政部門認為宣某是裝卸工,工作職責并非車輛修理,是因工作間歇休息地點不當造成傷殘,不符合工傷范圍,不應認定為工傷。宣某不服提起行政訴訟。一審法院認為,宣某的受傷情形不屬于工傷排除范圍,就應當認定為屬于工傷范圍,撤消了勞動行政部門不予認定為工傷的結論。勞動行政部門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則認為,工作間歇是職工勞動過程中的客觀需要,為工作的一部分,用人單位應當為職工提供必要的休息場所。宣某雖屬休息地點不當,但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責任。同時,根據工傷保險保護弱勢群體權益的立法原則,認為宣某所受傷應當認定為工傷,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
本案認定中的分歧既源于對“工傷”在理論上的不同解釋,也囿于對現行法條的各自解讀。
在理論上,人們將“工傷”界定為因工作原因受到的傷害,也稱為職業傷害,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因工作、執行職務行為或從事與生產勞動有關的活動,發生意外事故而受到的傷、殘、亡或患職業性疾病。實踐中人們進一步把“工傷”簡化為“在工作時間、因工作受到傷害”(如我國);或者更直接表述為“因工作受到傷害”(如德國)。這二者的共同點是強調了“因工作”受到傷害,不同點在于前者在時間上有所要求。
即使我們將認識統一到工傷是“因工作”受到傷害上,似乎也不能本案的分歧。因為如何界定“因工作”仍然是一個有分歧的問題。如果我們將“因工作”嚴格化,實行從嚴解釋的原則,就會嚴格限定“工作”的范圍。因為它要求受到傷害的勞動者必須在受傷時正在從事其本職工作,而且其行為與其本職工作還必須具有“直接的”、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間斷的”、“無中間環節”的聯系,如司機必須是正在開車;車工必須是正在操作車床,鍋爐工必須是正在燒鍋爐。這樣倒是簡單了,卻會極大地損害勞動者的利益,也與人們建立“工傷”賠償制度的本意不符。
“工傷”作為一項社會保險制度源于德國,1884年德國頒布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工傷保險法《事故保險法》就明確規定:勞動者受到工業傷害而負傷、致殘、死亡,無論過失或責任在何方,雇主均有義務賠償工人的收入損失,傷殘者均有權獲得經濟補償。它著眼于勞動者受到的傷害來源于工作,而并不強調勞動者所受傷害僅限于其自己的工作。這已經成為各國工傷保險賠償中普遍遵循的原則和制度。比如,勞動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傷害均被認定為工傷;因公外出期間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認定為工傷等。之所以把勞動者的這些傷害也認定為工傷,是因為人們視勞動者的“工作”行為為一個整體,勞動者的“工作”包括了勞動者直接“工作”和為了“工作”而為的行為。“工作”在這里是指“工作”和“為了工作”。
綜合以上介紹,工作間歇受傷能否認定為工傷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工作間歇時受傷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人格權的積極職能是什么
2020-11-17哪些人可以成為遺囑執行人
2020-11-22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告知
2021-02-11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是什么意思
2021-02-12拆遷協議可以貸款嗎
2020-11-15關于無證房屋拆遷補償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