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0日,某水管站職工王某在搶修高壓線路時,被高壓電電擊致全身重度燒傷,左肢膝關節以下被截肢,鑒定為5級傷殘,并經勞動局認定為工傷。后因落實工傷待遇王某與水管站發生爭議,于2004年6月30日經勞動仲裁委員會裁決,由水管站一次性支付王某工傷待遇12.5萬余元及后期更換假肢費用。
2004年7月21日,水管站以該起事故系電力公司突然送電導致為由,以電力公司為被告、王某為第三人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要求電力公司承擔王某電擊傷殘的主要民事賠償責任。2004年8月22日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電力公司在已通知停電后又突然來電說明不清原因,應承擔電擊事故的主要責任;水管站系該線路維護單位,沒有配置驗電器接地線等安全保護設備,且安排無特種作業操作證的王某上桿作業,存在過錯且與損害后果有直接因果關系,應承擔次要責任。判令電力公司承擔王某因傷致殘的各項費用8萬余元及后期更換假肢費用的60%,水管站承擔4萬余元及后期治療費的40%.
電力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結果二審法院以下述四個理由判決撤銷了原判,駁回了水管站的訴訟請求:1、水管站代為受害人王某向電力公司主張侵權民事權利屬訴訟請求不當,受害人王某的民事權益只能由其自己依法提起;2、王某的工傷已經勞動仲裁享受了工傷待遇,按《國務院勞動部辦公廳勞辦發(1997)51號對〈關于工傷確認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精神規定,享受了工傷待遇的,就不能再獲得其他民事侵權賠償;3、水管站如果有證據證明事故是電力公司的過錯造成,在落實工傷待遇后可以向電力公司行使追償權,但現水管站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電力公司對該起事故有過錯;4、水管站指派無特種技術作業證的王某從事高壓作業,違反勞動法規,同時水管站又是該高壓線路的產權人和維護人,應對該起事故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爾后,水管站因不服二審判決,且因資金困難等原因,一直未落實王某的工傷待遇,導致王某及其家屬親友圍堵水管站、電力公司和當地政府,并多次到上級有關部門上訪。2008年11月,水管站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電力公司斷電后突然違規送電所致,應承擔主要民事賠償責任,作為水管站有權代為王某主張權利等為由向人大和法院遞交了對本案申請再審的報告。
經終審法院復查后認為,二審判決在實體處理上以水管站代替受害人王某主張民事權利不符合法律規定為由駁回其訴求是正確的。因本案是水管站以電力公司為被告提起的第三者侵權損害賠償訴訟,對此類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一條明確規定應由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或其依法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才有權提起,用人單位無權直接或代位提起。從程序運作上看,本案申請人水管站的再審申請已經超過了兩年的法定申請時限,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
[評析意見]:
一、本案不符合民訴法108條規定的受理條件,應裁定駁回起訴。
民訴法第108條規定的受理條件之一即是“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所謂“有直接利害關系”是指原告在其訴稱事實所反映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負有義務,而作為本案的原告水管站在其提起的電力損害賠償訴訟中,并不享有權利或負有義務,他是替代王某向電力公司行使侵權之訴,與本案并無直接利害關系,人民法院不應立案受理,即使已經受理,也應該裁定駁回起訴。
如果水管站是因不服仲裁而提起的訴訟,那就不應以電力公司為被告,而應以王某為被告提起勞動爭議訴訟。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四十九條的規定,從2008年5月1日以后,勞動者對仲載裁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若用人單位不服的,只能向中級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審法院沒有厘清其中的法律關系,錯誤受理,從而導致后來的錯誤判決。二審法院雖然認清了原告主體不適格,卻未裁定駁回起訴,而是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犯了適用法律的錯誤。
二、工傷職工可同時主張工傷待遇和第三者侵權賠償。
1996年頒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8條以及《國務院勞動部辦公廳勞辦發(1997)51號對〈關于工傷確認問題的請示〉的復函中,曾明確規定工傷保險責任與交通事故等其他侵權損害責任競合時,享受了工傷保險待遇就不再獲得其他民事侵權賠償,即工傷保險實行差額賠償的原則。但該《辦法》及《復函》與2004年1月1日施行《工傷保險條例》和2004年5月1日施行的《解釋》相矛盾,已經失效。何況本案的責任競合只存在于水管站而不存在于第三人電力公司。也就是說,王某向水管站主張工傷保險待遇后,就不能向水管站再主張其他民事侵權賠償,但可以向第三人電力公司主張民事侵權賠償。因《解釋》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所以王某的人身損害如果是第三人電力公司違規送電造成,在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享受了水管站的工傷待遇補償后,還有權要求第三人電力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即可獲得雙重賠償。但自始至今,王某未向法院起訴要求第三人電力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說明他已經放棄了該訴訟權利。
三、用人單位支付職工工傷待遇是其法定義務,不因職工放棄對第三者侵權賠償訴訟而扣減。在工傷職工放棄對第三者侵權賠償訴訟時,用人單位不能行使代位追償權。
工傷待遇是我國《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明文賦予勞動者的一種社會保險待遇,是用人單位的一項法定義務,不能因職工放棄第三者侵權賠償訴訟而予在扣減。在工傷職工放棄對第三者侵權賠償訴訟后,用人單位也不能行使代位追償權。代位追償權是我國《保險法》賦予保險公司的一項特殊權利,目的是為了防止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為獲得多重賠償而制造保險事故。但現行的關于工傷賠償的法律法規中,沒有賦予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機構代位追償權。因此被害人是否對侵權人主張權利,不得作為工傷保險待遇支付的前提條件,也不能代替被害人主張權利。
四、本案的仲裁裁決仍然有效。
本案王某的工傷待遇之所以久拖不決,除有人為的認識誤差以外,還有水管站體制改革、經費不足等客觀因素。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甚至原承辦法官都混洧了工傷待遇與第三者民事侵權的法律關系,同時對新舊法的對接了解認識不足,導致了一審的錯誤受案和二審部分錯誤的觀點。我國在2004年以前,確實應適用1996的《辦法》和1997年的《復函》,即工傷職工不得享受雙重賠償和用人單位可以行使代位追償權。但2004年之后,《條例》和《解釋》先后實施,《條例》不再規定用人單位享有代位追償權,《解釋》賦予了工傷職工享有申請雙重賠償的權利。本案王某雖然遭受工傷的時間在2003年,但申請勞動仲裁和向法院起訴均在2004年以后,理應適用新法。由于未明確此點,才導致錯誤的當事人提起了錯誤之訴,一審法院錯誤受理并作出了錯誤的判決。水管站不服勞動仲裁,本應以王某為被告提起勞動爭議訴訟,但他卻以電力公司為被告代替王某提起民事侵權之訴。對此錯誤訴訟,二審判決駁回后,水管站錯誤地認為勞動仲裁隨之失效,故一直拒絕履行仲裁裁決。殊不知勞動仲裁因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雙方均未向法院提起訴訟,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王某完全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仲裁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0-12-10被侵權人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0-11-20涉外婚姻離婚怎么進行財產分割
2021-01-05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要還錢嗎
2021-01-28被強制隔離戒毒可以探視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23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買集資房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12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關于加班工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0-12-31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誰負責對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監督管理
2021-01-13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租賃承包地后未兌現租金又轉租他人,農戶能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