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行為人確實有違法行為發生,但是由于責任人的年齡、情節輕重、精神狀況等法定不予處罰的緣由,從而不予行政處罰。那么,我國關于不予行政處罰的情節有哪些呢?律霸小編為你做詳細解答,希望能解決您的疑惑!
行政處罰不予執行情形有哪些?
(1)違法行為情節較輕,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案件違法事實清楚,但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情節較輕,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辦案機關負責人可以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處理決定。需要強調的是,這種違法事實清楚,當事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但辦案機關不予行政處罰的情形必須有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具有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
(2)違法行為人不滿14周歲。
當事人承擔行政責任除了應客觀上具有違法行為外,還必須具有行政責任能力,即當事人對其行為承擔行政責任的能力。行政責任年齡是行政責任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因此,如果經審查認定違法行為由不滿14周歲的人所為時,辦案機關應當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3)精神病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實施違法行為。
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作時,不了解自己行為后果與社會危害性,因而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
辦案機關查處精神病人實施的違法行為時,必須請有關機構作出科學鑒定。只有確定當事人在實施違法行為時確實處于精神病發作狀態,才能認定其為無責任能力人。醉酒狀態的人不屬于無責任能力人。
(4)違法行為超過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時效未被發現。
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行政處罰的目的是教育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說明其社會危害性不大,查辦此類案件不僅調查取證難度大,而且會影響行政機關的行政效率。
需要明確的是,予以銷案的決定與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的適用條件是違法事實不成立;后者的適用條件是客觀上確實存在違法行為,辦案機構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關于不予行政處罰的情節有哪些就是以上內容,您都了解了嗎?日常生活中發生不免發生以上情況,不滿14周歲和精神病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是的人,我國為了保護弱勢群體,制定了以上內容幫助我們。違法過輕和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時間未被發現的不予行政處罰,但不能因為此原因抱有僥幸心理,觸犯法律。律霸為你解答。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有哪些?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諒解書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510級傷殘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7公司分立是否可以分割土地
2021-01-12律師能不能在企業擔任監事
2021-02-11商業秘密沒有具體約定該歸誰所有
2021-01-16定金與訂金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1-02-13公安機關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多久出具事故認定書
2021-03-01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贍養費的給付標準是多少
2021-03-03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不同債權人申請執行同一被執行人如何處理
2020-12-12交通事故認定書幾天出來
2021-01-18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注銷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7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