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行為人確實有違法行為發生,但是由于責任人的年齡、情節輕重、精神狀況等法定不予處罰的緣由,從而不予行政處罰。那么,我國關于不予行政處罰的情節有哪些呢?律霸小編為你做詳細解答,希望能解決您的疑惑!
行政處罰不予執行情形有哪些?
(1)違法行為情節較輕,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案件違法事實清楚,但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情節較輕,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辦案機關負責人可以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處理決定。需要強調的是,這種違法事實清楚,當事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但辦案機關不予行政處罰的情形必須有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具有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
(2)違法行為人不滿14周歲。
當事人承擔行政責任除了應客觀上具有違法行為外,還必須具有行政責任能力,即當事人對其行為承擔行政責任的能力。行政責任年齡是行政責任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因此,如果經審查認定違法行為由不滿14周歲的人所為時,辦案機關應當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3)精神病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實施違法行為。
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作時,不了解自己行為后果與社會危害性,因而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
辦案機關查處精神病人實施的違法行為時,必須請有關機構作出科學鑒定。只有確定當事人在實施違法行為時確實處于精神病發作狀態,才能認定其為無責任能力人。醉酒狀態的人不屬于無責任能力人。
(4)違法行為超過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時效未被發現。
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行政處罰的目的是教育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說明其社會危害性不大,查辦此類案件不僅調查取證難度大,而且會影響行政機關的行政效率。
需要明確的是,予以銷案的決定與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的適用條件是違法事實不成立;后者的適用條件是客觀上確實存在違法行為,辦案機構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關于不予行政處罰的情節有哪些就是以上內容,您都了解了嗎?日常生活中發生不免發生以上情況,不滿14周歲和精神病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是的人,我國為了保護弱勢群體,制定了以上內容幫助我們。違法過輕和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時間未被發現的不予行政處罰,但不能因為此原因抱有僥幸心理,觸犯法律。律霸為你解答。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有哪些?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時候需要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有什么用
2021-03-22使用單位應當對什么特種設備及時予以報廢
2021-03-02擔保合同能獨立存在嗎
2021-02-27什么是嫖宿幼女罪
2021-02-19法院能強制執行贍養費嗎
2021-01-09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勞務派遣合同怎樣簽
2021-01-05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三七責任事故如何理賠
2020-12-05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