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產權界定問題。因產權界定而產生的訴訟,雙方的舉證往往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企業成立時間較長,而且在《公司法》出臺之前企業的產權結構較為混亂。處理這類案件應從原始的投資狀況入手,先分清投資主體的多少,然后是投資份額的認定,還有后續部分的投資,最后是在經營過程中產生資產的認定,在認定中應嚴格區分債權和股權,如果在投入中約定了固定的收益不承擔風險的行為應視作債權而不應作為產權主體。
二、資產評估問題。在資產評估中受到損害的一方可提起訴訟,法院在辦理這類案件時不一定以評估機構的結果作為定案依據,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重新作出估計。一般有問題的評估報告總是和市場的實際價格有相當大的距離,或是對無形資產的評估考察的因素不全面,使其與價值背離,如有此類情況則法院可予以糾正。更有甚者,如果在辦案中發現主要責任人因評估行為使國有資產流失并從中謀取私利的話,則應馬上移交偵查機關立案。
三、平等自愿問題。如果是在收購中有欺詐行為,則可以認定為無效收購。如果是因奉上級或政府之命收購或被收購,則應視實際情況而定,假如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同時也沒有其他導致合同無效的行為發生,則應認定收購有效。
四、債務逃避問題。在收購過程中,因資產評估、財產清算、債權債務處理等方面的缺欠債權或被遺漏,或被擱置,或被否認使債權處于漂浮置空狀態,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利用收購逃廢債務違反了民法通則的誠實信用原則,惡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是嚴重違法行為,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此時,收購可以說是一種障眼法,目的只是為了披著合法的外衣避債,給債權人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使債權人討債無門,法院執行也很困難。我國法律是嚴禁這種行為出現的,一經查實,就應判定這樣的收購無效。
五、勞動關系問題。依照法律規定,公司被收購后的勞動關系不應發生變更,已同職工訂立的勞動合同依然有效,但實際情況亦不完全都是這樣。收購方如果在勞動關系問題上對被收購方有虛假承諾的行為,則可認定收購方的主觀惡意,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從而導致收購無效。
六、舉牌問題,即發出要約的時機問題。我國《證券法》規定收購方在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時必須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之前在持有該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時應當報告證券管理機構,并公告,以后持有股份每上升五個百分點都應進行公告。舉牌是收購發生的第一步,收購是否成功需要仔細研究市場情況,以確定在什么時間和以什么樣的價格容易達到目的。
七、信息披露問題。在上市公司收購的過程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必要的信息披露,因為收購面臨的是不特定的大多數,在股權的變遷中不能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而且證券市場自身的性質決定了消息決定了價格的波動,無形中使股東的風險增大,同時也為大資金造市提供了方便,所以信息披露是相當重要的。信息披露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是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不應出現隱瞞真實情況,或提供虛假材料的現象,如有,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八、惡意收購問題。惡意收購的目的不在于收購本身,而是通過收購手段牟取暴利,客觀上擾亂了證券交易市場。一般惡意收購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散布虛假消息,使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或使用多個帳戶購買某公司股票,等到披露信息時再進行虛假的買賣行為,實際上此時它已經完全控制了該公司股票;或打著收購的幌子,目的是使股價上漲而使自己手中所持有的低價股票在高位拋出,牟取暴利,等等。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您對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如果在生活中,您遇到的情況比較復雜,建議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在線律師咨詢,對應您的需求,將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人責任成立要件
2021-03-14財產侵權利息計算如何規定
2021-01-04企業因受疫情致經營困難如何處理
2021-01-14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追償權糾紛屬于物權還是債權
2020-11-24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兒童意外險保障范圍都是包括哪些
2021-02-06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肇事司機拿了發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