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其他承擔行政任務的主體”,或稱“類行政組織”,是對某些具有公共管理職能、能夠實施行政管理行為的非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的其他組織的理論概括。
但在中國,由于對“行政事務管理”與“公共事務管理”的理解不盡一致,對什么是行政主體或行政組織的理解也會有所偏差。
我國傳統行政法觀念認為,對行政事務進行管理的職能僅屬于國家所有,即“公共行政”局限于“國家行政”,國家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是惟一的行政組織。3即從行政法的傳統意義上說,行政組織主要是指由國家設定、依法從事國家和社會行政事務管理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
而在許多西方國家,公共行政不僅是指政府的公共行政,還包括社會的公共行政,或稱“直接的國家行政”和“間接的國家行政”。政府的公共行政(或稱直接的國家行政)是指政府(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管理公共事務;社會的公共行政(或稱間接的國家行政)是指行政機關以外的其他組織,對一定范圍公共事務進行的管理。相應地,行政組織包括行政機關和其他承擔行政任務的主體。
例如在英國,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外,還有公法人等行政主體。另外,還有非部門公共機構,它們不是政府或政府部門的一部分,但由政府部門設置或資助,履行中央政府部門某些職能。
在德國,“行政組織給人造成的印象是,各個行政單位的交織體幾乎無法看清,眾多的環節、機關、部局以及機構幾乎也難以辨別。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首先不是德國行政組織的多層次垂直建制,而是以下起決定性作用的情況:除了國家直接管理的領域外,還有廣泛的間接管理領域”。換言之,聯邦和邦并不是國家行政的惟一主體,與它們同時分擔管理任務的還有所謂“間接的國家行政機構”,其一是公法法人;其二是鄉及鄉鎮聯合。
日本傳統的行政體(行政主體)除了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以外,還有公共組合、獨立行政法人、特殊法人、營造物法人等“其他行政體”。根據新變化,日本學者一般將國家、地方公共團體等在憲法上具有行政主體地位的法人以外的、在制定法上被作為承擔行政任務的組織而定位的主體,稱作“特別行政主體”。
在我國,有一些非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的事業、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一成立時就依法或因歷史等原因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有些事業、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成立后,由法律、法規賦予或由行政機關委托其承擔一定的管理職能。這些社會組織,被稱為“其他承擔行政任務的主體”或“類行政組織”。
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一些原先由政府或政府部門管理的公共事務包括行業性、專業性事務,逐步轉移或還給某些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甚至私人組織管理或參與管理,這些單位或組織也承擔著重要的行政任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逾期交房違約金標準
2021-02-09學校是否可以做質押
2021-01-10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流程
2021-03-24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產假結束可以辭退嗎
2021-03-03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虛假林木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0-12-07土地承包與土地流轉有什么不同嗎
2021-03-19土地轉讓協議標準格式是什么
2021-01-01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土地流轉問題
2020-11-19拆遷補償協議在哪有備案
2020-11-11公租房拆遷的補償方式都有哪些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