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政不作為的法律救濟,主要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兩條途徑。
按照1999年頒布的《行政復議法》第六條(八)、(九)、(十)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等三類行政不作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按照1989年的《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四)、(五)、(六)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等到三類行政不作為行為(當然,其中的拒絕頒發、拒絕履行不應視為行政不作為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從上述法條內容來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對于行政不作為行為的救濟范圍基本一致。當然,行政復議的范圍表面上看要大一些。但從現在的司法實踐來看,凡屬于行政復議范圍的行政不作為行為都可以納入到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中,兩者的救濟范圍本質上并無差異。
信訪的救濟功能不少人尚持疑義。信訪的憲法依據是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按照國務院《信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信訪人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上述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可見,對于行政行為(當然包括行政不作為),相對人可以通過信訪的形式向信訪工作機構和有關行政機關提出,而信訪工作機構和有關行政機關必須依照信訪條例予以登記、處理、答復相對人。《信訪條例》的規定,使信訪已經成為了一種法定的救濟途徑。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對于行政不作為行為的救濟范圍基本一致,兩者的救濟范圍本質上并無差異。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單位不給繳納社保,勞動仲裁后怎么補償
2021-02-26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先予執行的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0-11-22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網上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24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一人私自轉讓土地的費用要均分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