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于患者的維權途徑做了明確的規定。發生了醫療糾紛,患者可以采取下列三種方式進行維權:與醫療機構協商解決;如果雙方協商解決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或協商不成患方認為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前一種情況可以由雙方共同向市級醫學會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后一種情況患方可單方面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或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申請;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醫療事故爭議民事訴訟。
一、保存醫療糾紛證據患者必須有保全證據的意識。
一般來說,患者需要保存的證據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由患者保管的門診病歷、報告單和就診收據等。另一部分證據是指由院方保管的資料,包括住院病歷和由醫院保管的門診病歷等。為了避免院方在出現糾紛后,銷毀、涂改或添加內容,患者要及時要求對相關病歷等資料進行復印和封存。封存的資料要在封條上簽上患者和院方的姓名,以免資料遭到破壞。
二、請專業人士介入
醫療糾紛不同于一般消費領域的糾紛,涉及的內容較為專業。因此,當患者或患者家屬認為醫療機構的行為侵害了患者的人身健康時,最好能請專業人士及時介入,特別是發生死亡需要尸檢的情況。
據介紹,醫療行為是一種專業性和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而醫療事故的索賠更是涉及到了醫療和法律兩個方面的專業知識,作為一般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很難掌握準索賠的標準。而采取協商方式處理醫療事故,只要雙方在醫療事故處理協議書上簽字,就會發揮效力。所以,患者一方在醫療糾紛處理協議簽字前一定要對相關的問題考慮清楚,對于索賠的范圍和數額計算清楚,以防合法的索賠權益因為不懂而得不到保障,最好能夠咨詢一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三、需在一年有效期內起訴
患方遭遇醫療糾紛后,如果最終決定采取最后一種解決方式,即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醫療事故爭議民事訴訟,患方一定要在法定期限內提出起訴。一般來說,在患方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起一年內,應提出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監護權轉移委托怎么進行公證
2021-02-05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被執行人失信會影響到孩子嗎
2021-02-22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2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投保人是什么意思,成為投保人有哪些條件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