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 債務糾紛起訴書 借條 借條和欠條的區別 借款合同 保證金 欠錢不還怎么辦
很多人會認為,欠債還錢,哪里有什么風險,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事實并不是如此,有很多在債權債務清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欠債不還的情況。那么,債權債務清收風險一共有哪些呢,本文將對這個問題作出詳細的回答。
一、債權債務清收中存在的風險包括很多,
第一種就是使用法律的程序來催收債務,這種方式的催收在一定意義上最安全也最有效,但是風險依舊存在。首先在訴訟階段時間的漫長和結果的不確定,整個訴訟過程中的變化無法把握,致使在清收過程中要支付大量的額外費用,例如律師費,訴訟費及其他費用等等。并且收回債款的可能性有多大和還需要支付多少費用都是無法預計的。
第二,在債務糾紛中如果債務人方和債權人屬于異地債務,對方的財產,資產情況查實起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更無法做到事無巨細。還存在一個地方保護主義的因素,另外對訴訟中各階段的保全措施也相應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第三,債務在催收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跟進,或者沒有專業的技術和專業的催收人員一對一處理,很可能造成催收時機的錯失。
第四,委托專業的律師和清債機構清收債務不能很好的正確識別其專業性和合法性,致使債務沒有收回,反而損失更多,給債務糾紛帶來二次傷害。
二、債權日常管理應當謹慎注意的事項
1、建立企業債權管理機制,科學劃分債權清收的風險等級。科學的債權債務管理體制是降低風險的最為基礎的手段,防止因超過訴訟時效而在訴訟中失去勝算。
2、及時清收。一旦債務人出現拖欠時要及時解決,不能一拖再拖。風險等級較高的債權,應及時尋求律師幫助,加大清收力度,否則就會把活賬拖成呆賬,把呆賬拖成死賬。
3、債權債務關系應明晰。債權清收時,首先要把雙方的債權、債務核對清楚,不能把商情和友情混為一談。債權、債務清晰并有正式的確認書、對賬單是清收的保障。
4、合同履行全程要注意收集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各項合同、各種來往法律文書、對賬函、催款函及回執等。
5、積極運用多種清收手段。清收的方式不能單一,最好委托律師運用多種有效手段進行清收。客戶出現貨款拖欠時,企業應根據每個欠款客戶的具體情況分別制訂科學、完整的清款措施并嚴格執行,清收欠款的措施要多樣化,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清收效果。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債權債務清收風險是來自于各個方面的,風險最小的方法是利用法律程序來進行債權債務的清收,而如果在催收的過程中沒有專業人士跟進或專業律師能力不夠,就有可能導致催收不及時或損失更多,因此,在債權債務清收的過程中一定要選取風險較小的方式。
公司經營中主要需要注意的問題——法定代表人、企業印章、對外簽訂合同效力、債權債務訴訟時效等
債權債務糾紛之為當事人成功追回欠款
2020公司解散債權債務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 韓峰律師專業提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民商事法律服務,致力打造成為以濟南地區為中心,輻射山東全省專業性法律平臺,讓客戶在第一時間就能接受法律專家團隊的專業、高效法律服務! 本團隊法律專家均是經山東省司法廳核準注冊的專職律師,團隊成員以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韓峰律師等為主組建的專業律師團隊,理論基礎雄厚,專業能力強,具有從事大型法律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實踐經驗,有眾多成功案例,本團隊眾多律師曾先后獲得市、區優秀律師或先進個人稱號。成功辦理大量民商事、經濟合同案件,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 團隊中其他律師在處理房地產、房屋動遷及征收、婚姻家庭、析產繼承、公司法律事務等方面也具有較高專業能力,部分案件處理結果深得當事人好評!愿我們的努力能夠得到您的信任,愿我們的解釋讓您困惑得到解脫! 韓峰律師的宗旨:用專業的法律服務,與企業并肩作戰,為企業保駕護航!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動遷可以不通知全部繼承人嗎
2021-02-02對于校園暴力政府的保護政策有哪些
2021-03-06國有資產房屋允許對外出租嗎
2020-12-04股權轉讓協議與增資協議區別
2021-03-17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交通事故庭外調解流程有哪些
2021-02-12襲警罪與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2021-02-13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8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