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之間允許相互借款嗎
可以相互借款,但限于生產、經營需要。
我國司法對企業之間互相借款行為支持的情況限于“為生產、經營需要”,所以企業之間是可以相互借款的。法律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
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規定:
除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
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款需要交稅嗎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款需要交稅。關聯企業間資金借貸,如果融通資金約定利率低于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稅務機關有權按照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核定其利息收入并要求其繳納相應所得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條規定:
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 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
不按照獨 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即若借貸雙方存在關聯關系,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利息收入并繳納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企業之間進行借款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不過也不是所有都允許。根據規定,目前僅僅是允許企業之間因為生產、經營的需要而進行借款,其他情況下的借款則還是不允許的。至于企業借款的利率約定,也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利率,否則的話會導致約定的利率得不到支持。
關于企業作為出借方借款給個人的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解答
企業向股東借款算關聯交易嗎?
企業借款用途不合法應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個人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如何處理
2021-02-03臨時工合同到期不讓走怎么辦
2020-11-15投靠哪些親屬可以落戶
2020-11-28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服刑人員減刑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26強制執行公證
2020-12-24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房屋拆遷安置費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24什么叫現房
2021-01-06學生幼兒意外傷害保險有哪些規定
2020-11-25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督管理規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