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違反附隨給付義務臺灣民法的后果是什么?
違反附隨給付義務臺灣民法的后果主要是支付經濟賠償金,違反附隨義務最主要的救濟方式是請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賠償受損當事人的利益損失。通常情況下是法律強制當事人給受害人一筆金錢。違反附隨義務侵害當事人的人身和財產利益,賠償損失是理想的方法。
違反附隨義務第二種救濟方式是解除合同。林誠二先生認為臺灣地區民法第254條及256條規定,債務人有給付延遲或給付不能時,債權人得解除契約,并未區分何種債務不履行得為解除或不解除契約。并認為非為給付不能達到契約之目的時方可解除[8]。當事人違反附隨義務,另一方通常不能主張解除合同,但是如果該項附隨義務的違反使得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或合同對當事人不再有意義,當事人就可以此為據,解除合同關系。
二、附隨義務與主給付義務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1、主給付義務自始確定,并決定債之關系的類型。附隨義務是隨著債之關系的發展,于個別情況要求當事人的一方有所作為或不作為,以維護相對人的利益,對任何債的關系(尤其是合同)都可以發生,不受特定債的關系類型的限制。
2、主給付義務構成雙務合同的對待給付,一方當事人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而附隨義務原則上非屬對待給付,不發生同時履行抗辯。
3、因給付義務的不履行,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附隨義務的不履行,債權人原則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就其所受損害,得依不完全給付規定,請求損害賠償。
三、合同義務有哪些特征?
1、先合同義務的主體是特定的
即締約合同的雙方為締約合同進行接觸磋商,由一種普通人之間的陌生關系進入特殊密切聯系的關系,實現了義務主體的特定化、相對化。
2、先合同義務成立的理論依據是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要求締約雙方維持特殊的信賴關系,互守諾言,講究信用,共同促成合同締結成功。如果違反該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時,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經訂立的合同被撤消或宣布無效,也要進行損害賠償。
3、先合同義務是一種法定義務
先合同義務是法律強制締約雙方承擔的義務。是一種強制性規范而非任意性規范,不是由當事人合意產生的義務,也不允許雙方排除。因此違反先合同義務是違法行為而非違約行為。
附隨義務是由簽訂合同時的主義務決定的,有時還與當地的習俗相關,故而通常在主合同的失去法律效力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簽訂合同的民事主體雙方依舊還需要履行附隨義務,若是對方發現任何一方違反了規定,都可以向司法機關起訴。
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有哪些內容
附隨義務是合同履行全過程的嗎
附隨義務是合同義務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伙和入股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主播合同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01醫院患者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1-01-18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交通事故賠償款一直不下來怎么辦
2020-12-09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如何確定
2021-03-12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土地流轉合同樣本
2021-03-06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不同意的話可以強拆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