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合同未生效前如何解除
在實務中,因為一些合同雖未生效,但是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守約方的權益,也可以解除已成立但是未生效的合同。合同當事人可經協商一致解除,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的五種情形時,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這五種情形分別是:
第一,不可抗力,而且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此種法定解除權合同雙方均享有。
第二,預期違約(明示違約)。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明示不履行合同“主要債務”。若以默示行為表示拒絕履行,對方應行使不安抗辯權,而不能徑直解除合同。
第三,根本違約,是指當事人的違法履行已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另一方可徑直解除合同。
第四,遲延履行。
第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未生效的締約過失有哪些?
1、附生效條件的合同。附生效條件的合同是否產生締約過失責任應當分兩種情況探討。依《合同法》第45條第2款:“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因此,A、惡意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即視為合同已生效,此時,如果惡意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應負違約責任,而非締約過失責任;B、惡意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即合同不生效。合同不生效時過錯一方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欠缺法定生效手續的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而后才能生效的合同,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未辦理法定手續致合同未生效,并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符合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3、締約一方未盡告知、保護、照顧、保密等附隨義務。在合同已成立未生效階段,當事人對合同將會生效抱有更大信賴,很有可能為履行合同做準備。此時,一方未盡告知、保護、照顧、保密等附隨義務,造成另一方損害的,應負締約過失責任。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說合同成立即生效,但也是有例外的情況,而且本身合同的成立與合同的生效就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并未滿足生效要件,此時就會出現合同成立但不生效的情況。根據我國《合同法》中的規定,未生效的合同其實也是可以解除的。
合同撤銷權期限過了可否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權怎么行使
合同解除終止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姥姥姥爺算法定監護人嗎
2020-12-19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有哪些
2020-12-31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參保人可選擇幾家定點醫療機構?
2020-11-21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