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死亡補償費計算的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使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第8項死亡補償費:按照當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二十年。對七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少計一年,但補償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
二、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怎么計算
死亡賠償金,也稱死亡費,是指受害人因道路死亡的,由相關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予死者家屬的一定數量的賠償。受害人的死亡給其家庭以及其親人帶來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損失,是對他人利益的一種嚴重侵害,是的嚴重后果,應當給予賠償。死亡補償費不是對死者本身失去生命的賠償,生命無價,也無法予以賠償。立法上設立死亡補償費的?目的在于安定死者家屬的生活,撫慰死者家屬所遭受的精神創傷,彌補死者家屬所受到的相應的財產損失。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根據上述規定,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根據受害人年齡的不同而賠償年限有異,但都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為標準進行計算的。受訴法院所在地與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一般是同一的,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按照當地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其計算公式為:死亡賠償金=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對于六十周歲以上的受害人,要求死亡補償費時,其乘數較十年要短,但不會短于五年,具體為,六十周歲以上不滿七十五周歲的,年齡每小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三、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
交通事故刑事責任是根據我國《刑法》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常識和我們辦案的經驗,這是交通事故當事人最不愿意見到的責任方式。因為一旦有刑事責任,就意味著輕者構成交通肇事罪,重者有可能就是故意傷害或者故意殺人。而機動車致人死亡的,民事賠償責任一定是不可避免的。而關于刑事責任,不管如何都是需要承擔的。但若事故責任是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話就可減免或免除刑事責任。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如下:
1、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處所謂“發生重大事故”,根據《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的其他法律規定:
《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1)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折疊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
(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的。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數)。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交通事故死亡補償費計算的依據”問題進行的解答,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死亡時,賠償的計算依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侵權責任法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稅贍養老人申報成功后多久有效
2021-01-19國家賠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24股權是否可以作為股東的出資方式
2020-11-28拾得人拾得遺失物能向遺失物丟失人請求報酬嗎
2021-03-07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哪些夫妻各自財產
2020-12-27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樓頂空間的所有權到底該歸誰
2021-03-21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爺爺給孫子投保 為何不能領取保險金
2021-01-18房屋拆遷時住改非怎么定義
2021-03-232020養殖場拆遷補償內容有哪些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