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不當得利是如何規定的
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不當得利的概念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民法通則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比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
二、不當得利的分類有哪些
不當得利依據不同標準可以作不同劃分,最基本的劃分是依據不當得利是否基于給付行為而發生,將其分為給付不當得利與非給付不當得利。
1、給付不當得利
給付不當得利,指受益人受領他人基于給付行為而移轉的財產或利益,因欠缺給付目的而發生的不當得利。這里的給付目的,即給付的原因。給付者給與財產總有一定目的或原因,或為債務的消滅,或為債權的發生,或為贈與,這里的目的或原因就成了受領給付者受取利益的法律上的根據。如果由于某種原因,給付目的不存在或不能達到,那么受領給付者的受有利益便會因為無法律上的根據而成為不當得利。
2、非給付不當得利
非給付不當得利,是指基于給付以外的事由而發生的不當得利,包括人的行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規定。人的行為,又可分為受益人的行為、受損人的行為和第三人的行為。基于這些事由構成不當得利的原因,是受益者無受其利益的權利,所以,非給付不當得利的“無法律上的原因”即為受益者無權利而受有利益。
(1)基于受益人的行為。基于受益者的行為而發生的不當得利,主要指侵害他人權益而發生的不當得利,受益者的行為可以是事實行為,也可以是法律行為。前者如侵奪他人所有物或擅自占有、使用、消費他人之物;后者如無權處分人將他人之物對于第三人為有效處分。
(2)基于受損者行為。這種不當得利以受損人為他人支出費用最為典型,如誤將他人的家畜當作自己的家畜飼養,誤以他人事務為自己的事務而管理。
(3)基于第三人行為。基于第三人行為的不當得利主要有:債務人對債權的準占有人清償,使債權消滅,致真正的債權人受有損失;債權的讓與人在讓與通知前,債務人對讓與人清償,致債權的受讓人有損害;第三人將甲的肥料施予乙的田地中等。
(4)基于法律規定。基于法律規定的不當得利,是指在一定事實或行為發生時,法律不問當事人的意思,直接規定發生一定得利的效果。如在因附合、混合、加工而獲取被添附物所有權時,允許被添附物原所有人向受益者依據不當得利請求權主張以被添附物價值相當的利益返還。
(5)基于事件。如甲池塘的魚因天降暴雨沖入乙的池塘;甲飼養的家禽吃掉乙的飼料等等,都是基于事件發生的不當得利。
三、不當得利管轄地
不當得利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只有對涉及不動產的案件才由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它與一般的民事案件管轄地的確定是相同的。其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四、不當得利舉證責任
1、民事訴訟法上通常采用的舉證規則是權利主張者舉證,也就是通常說的“誰主張,誰舉證”。
2、在特殊情況下卻采用由否認主張者舉證,其理由主要在于在部分案件中只有通過舉證責任倒置才能更好實現實體真實,體現公平原則的要求。
3、基于不當得利的4個構成要件,在不當得利糾紛案件中,權利主張一方應當對前3個構成要件予以證明。
五、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1、一方獲得利益
2、他人利益受到損失
3、一方獲得利益與他人利益受到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4、一方獲得利益及他人利益受到損失無法律上的原因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講解的“不當得利的法院管轄是如何規定的”相關知識。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民法通則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需要找律師咨詢的,歡迎在律霸網網站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訴訟維持判決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是什么
2021-03-23二手房買賣步驟是什么
2021-01-26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合伙企業與注冊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6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
2021-02-09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房屋拆遷安置費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24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二手機動車被盜,盜竊險賠付標準是什么
2020-12-20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被保險人是什么,有什么權利義務
2020-12-06被保險人或投保人保戶須知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