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讓人是否可以向原股東追償
關于現股東追償權問題的探討,實質即是區分公司或債權人要求現股東補足出資是依據《公司法解釋(三)》第十八條向其主張連帶責任,還是以章程為據直接要求現股東獨立承擔出資補足責任。若現股東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則當然有權依法向原股東追償,反之則無權追償。對于這一問題,實務中也存在兩類觀點:
第一類觀點認為,前述責任認定與實繳制時相同,出資責任本就屬于原股東,現股東承擔補繳義務僅是從債權人保護角度作出的規定,嗣后向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原股東追償,符合公平原則,應當適用《公司法解釋(三)》第十八條;第二類觀點認為,章程已經實際變更股權的出資義務人且得到公司認可,應當由現股東獨立承擔注冊資本補繳責任。換而言之該觀點認為《公司法解釋(三)》十八條,僅適用現股東入股時公司外觀已經出資完畢事后發現抽逃或者出資不實的情形,而不應適用出資期限未屆滿股權即出讓的情況。
小編認為在股權轉讓協議無特別約定的情況下,應當支持第二類觀點。正如法官所說,實繳制下出資義務屬于出資人,即使股權轉讓,新股東僅受讓權益,出資義務并不因此發生轉移,《公司法解釋(三)》十八條規定,受讓人承擔的是有追償權的連帶責任,且對受讓人課以該責任是基于債權人利益保護及公司資本充足原則,并未認定受讓人即為出資義務承擔者。因此,在出資完畢后發現抽逃或者出資不實的,責任承擔主體仍為原股東,現股東僅因明知或應當知道而承擔連帶責任且有權追償。
然而在認繳制下,股權在出資期限屆滿前已被轉讓,繳納義務已然發生變化。首先,因章程明文約定出資期限,出資人在此之前出讓股權并不違反章程,亦不為法律所禁止。此外,股權轉讓時公司必會修改章程,而其中載明的股權認繳及出資期限的義務承擔人已變更為新股東,應由新股東獨立承擔資本補足義務。換言之,新老股東及公司通過修改章程的方式,變更了出資義務的承擔主體。即使把出資理解為股東與公司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公司作為債權人也已通過章程變更的形式認可該義務轉讓,從債務承擔角度同樣可認定現股東須獨立承擔出資義務。
當然,現股東即使無法依據《公司法解釋(三)》第十八條向原股東追償,但股權轉讓作為合同法律關系,若股權轉讓協議中有明確約定,依然可據此追究原股東違約責任。在約定不明情況下,實踐中法院或仲裁機構亦會根據股權轉讓價格等因素探究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判斷受讓人支付的股款是否已包含代為承擔履行未出資部分股本的義務。查明屬實的,受讓人甚至有權主張以補足出資額部分款項直接抵銷股款,不再另行支付。
股東變更后原股東責任有哪些
(一)承擔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股權轉讓前債務
股東轉讓公司全部股權時應充分披露公司對外債務,因此為保證受讓股權不存在瑕疵,新股東可要求原股東可在協議中承諾對股權轉讓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在協議為平等主體之間達成、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并且不違背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該協議合法有效,原股東應對轉讓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但需要注意的是,股權轉讓協議只約束協議雙方當事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理,股權轉讓協議只能約束協議雙方當事人,其效力并不能及于合同雙方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因此,公司的債權人仍然只能要求公司承擔債務,而不能直接要求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
(二)依法履行出資義務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八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公司請求該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債權人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二款向該股東提起訴訟,同時請求前述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受讓人根據前款規定承擔責任后,向該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法履行出資義務為股東的法定義務,在公司股權轉讓時不能轉讓,實踐中某些出資不實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為了達到不承擔法定的義務、逃避債務的目的,往往會將股權轉讓給一個沒有償付能力的主體,并在轉讓協議中約定原股東的所有債權債務給讓給新股東。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關于現股東追償權問題的探討,實質即是區分公司或債權人要求現股東補足出資的問題有著不同的觀點。若現股東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則當然有權依法向原股東追償,反之則無權追償。還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判定。如果您還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相關法律法規
2020-11-30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14單位不服勞動仲裁后向法院起訴,法院會受理嗎
2020-12-18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淺談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2-24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私了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