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人格與社會責任是如何的
獨立人格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在于,除人的基本權利外,其他權利和社會責任發生矛盾時,應讓位于社會責任。但不同的主體應區別承擔社會責任。
什么是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于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于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
如果一個企業不僅承擔了法律上和經濟上的義務,還承擔了“追求對社會有利的長期目標”的義務,我們就說該企業是有社[1-3]?會責任的。
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這里不僅指企業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社會法和經濟法中規定的個體對社會整體承擔的責任,是由角色義務責任和法律責任構成的二元結構體系。責任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指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這種責任實際上是一種角色義務責任或者說是預期責任。第二種是因沒有做好分內之事(沒有履行角色義務)或沒有履行助長義務而應承擔一定形式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即過去責任,如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等。
社會責任又可分為“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積極責任也叫做預期的社會責任,它要求個體采取積極行動,促成有利于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后果的產生或防止壞的結果的產生。消極責任或者說過去責任、法律責任,則只是在個體的行為對社會產生有害后果時,要求予以補救。
人們普遍認為社會責任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承擔責任,企業應該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等,但這些責任只是ISO26000中所述責任的一部分。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民法典》(2021.1.1生效)。
《民法典》
第十八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民法通則》
第十一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由上我們知道一方面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另一方面也要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個社會人,必須承擔責任才能有所發展。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為你解答疑惑。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在線律師為您服務,歡迎您前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銀行不良資產如何核銷
2021-01-11一級醫療事故是指什么情況及相關賠償
2021-03-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擔保合同需要債務人知道嗎
2021-03-04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財產保全在哪里辦
2021-02-02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一個自然人也可設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估
2021-03-25投資連接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021-02-15新媳婦能分承包土地嗎
2020-11-30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城中村拆遷時,應該怎么補償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