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械聚眾斗毆的定罪:聚眾斗毆罪,是指為了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糾集眾人成幫結伙地互相進行毆斗,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刑法第292條規定,犯聚眾斗毆罪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第232條故意傷害、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因此,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殺人罪處理,此處是注意規定。持械行為,是一種犯罪手段,不再按照聚眾斗毆罪的法定加重情節處理。
二、持械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處罰:刑法第234條規定,犯故意傷害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手段特別殘忍,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于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聚眾斗毆一方參加者中的部分人致人重傷、死亡的,而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并不知情,應由直接致害人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如果首要分子或積極參加者對局面能制止而未予制止持放任態度,則不屬于共同犯罪實行過限,也應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如果無法查明實行過限者為何人的,則屬于事實不清,應根據疑罪從輕、疑罪從無的原則全案認定為聚眾斗毆罪。這種處理結果雖然放縱了實行過限者,但這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司法公正,也符合刑法謙抑性原則。
2.聚眾斗毆一方均對可能造成對方重傷、死亡后果有充分認識,如事先均明知持械并有相關共謀,則對首要分子及其他積極參加者全部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因為,此時聚眾斗毆一方形成概括共同犯罪故意,故意傷害、故意殺人均在其故意范圍之內,但量刑時應根據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不同作用進行裁量。3.聚眾斗毆中自己的一方成員被對方致重傷、死亡后果的,而沒有造成對方重傷、死亡后果的,有學者認為,這種情形應對直接造成重傷、死亡的斗毆者和雙方首要分子認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能成立。任何犯罪侵犯的客體都要通過對一定的物或人即犯罪對象體現出來,但不包括行為人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身遭到損害所反映的客體和對象。因此,聚眾斗毆中本方成員被對方致重傷、死亡的,本方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對此后果不應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這也符合一事不重復評價原理。持械聚眾斗毆致死,按照故意殺人罪處理,持械行為只是作為一種犯罪手段。關于主、從犯的認定,參照刑法有關規定。聚眾斗毆是一種嚴重的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年傷殘賠付
2021-01-09墊付保證金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1-30高速打電話被拍怎么處罰
2021-03-17網上購物商品與描述不符但又不給退怎么辦
2020-12-22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車主無責保險拒賠車損合法嗎
2020-11-14提車保險有哪些
2021-03-14買車險要注意哪些誤區
2020-11-11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警惕四誤區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