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非法會計信息的成因
非法會計信息是指有關單位和人員為了局部和個人的利益,故意違反財經法規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這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會計信息失真類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單位法制意識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置《會計法》與國家稅法于不顧,為享受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和取得銀行貸款,或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考核指標,往往采取各種手段,隨心所欲地編造虛假會計數字,達到維護其局部利益的目的。
2.有些企業領導的作風和思想素質不過硬。
3.會計人員的獨立性不強,利益得不到保障。
4.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5.外部監督不力。
(二)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其原因在于會計人員的從業素質低下,不能滿足當前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具體表現:會計人員對現行經濟法規制度理解不透,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規范,如科目使用錯誤,明細科目設置不合理等。隨著會計改革,有些會計人員的會計知識往往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處理業務時,可能會歪曲事實。
(三)合法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合法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受會計本身特點的制約,以及會計準則制度的不完善。
二、如何預防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
(一)防止非法會計信息的措施
1.首先應當健全和完善財務會計法規和其他有關法規,使財會法規盡可能的全面、配套、具體、及時,并具有可操作性,堵住會計信息失真的漏洞。
2.明確企業法人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約束其財務行為。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使經營者自覺的學習財務會計制度及有關法規,經常的、主動的抓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3.保障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提高會計人員的地位。
4.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維護單位財產完整無缺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內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和有效實施,可減少會計工作的差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5.完善會計審計監督體系,建立對國有企業定期審計制度。
6.充分利用社會審計力量,加強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審計、鑒證和監督。要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他們站在第三者的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能夠以超然獨立的姿態對會計報表是否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變動發表審計意見。
(二)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會計人員隊伍,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才有可能。新《會計法》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三十八條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第三十九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這都會使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得到培訓,從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
(三)如何預防合法會計信息失真
要加強會計準則的制定,使會計反映科學、先進。會計準則是會計工作的規范,是會計業務處理的準繩。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中,要對由于會計反映方法而導致信息模糊和失真的處理做出限定,盡可能減少會計人員人為估計、判斷的范圍,使其判斷、估計有章可循,具體如下:
1.在一定限度和范圍內修正歷史成本原則,使不同項目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由于物價變動,歷史成本會計不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而物價變動會計則可以彌補歷史性會計信息這一不足,能充分反映物價上漲或下跌對會計數據的影響。采用物價變動會計方法可以反映企業各類資產的實際價值,各種產品的實際成本以及各會計期間的實際收益,避免歷史成本會計產生虛增收益,為投資者、債券人和企業管理人員決策提供更為可靠的會計信息。
2.盡量減少對同類或相似業務處理方法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明確各種處理方法的場合,彈性區間,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但是現實的矛盾是:我國正在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所以我們不能通過限制企業的選擇權來解決這一問題。
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應通過內部審或一定的監督機構來制止企業鉆會計政策可選擇性的空子。另外,對同一行業相似的不同企業,其會計政策的選擇應有所限制,如果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考慮了利益關系人各方面的利益問題,能夠達到與利益協同完全一致,也就不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所以會計政策選擇下的合法會計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過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可從兩個環節入手:一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制定環節。二是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下的會計政策選擇環節。
3.權責發生制本身有它的特點及存在的必要性。我們應努力做的是如何把規則制定的更具體更廣泛。使得在現實經濟業務中的各項應計項目都能在法規中找到相應的處理方法,避免受主觀意圖的影響。另一方面,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特別留意會計人員是否運用權責發生制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做法。
4.科學合理的運用穩健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穩健性原則實質在于要求會計人員在反映帶有不確定因素的經濟業務時采用謹慎的態度,這必然使會計信息偏離實際情況,所以為避免給信息使用者造成誤導,可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另外,要對其運用制定相應的約束條件,如產品價格波動幅度等。對于重要性原則,應在法規中詳細界定重要性的量和度,并盡量考慮到各種情況,從而能做出比較詳細而具體的規定。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證明不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12-07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同案犯能否作為親屬委托律師
2021-01-15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2020-11-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委托書由哪一方開
2021-02-17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學生在校跳樓身亡保險有賠嗎
2021-03-01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資格證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23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被保險人是什么,有什么權利義務
2020-12-06